了解感冒药的成分及作用
常用感冒药的组方搭配如下:
一: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对乙酰氨基酚虽为老药,但由于其退热效果明显,作用温和,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老人、幼儿安全性大,使用方便,在正常用量和正确使用下,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抗过敏药
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腔溢液。
三:镇咳药
右美沙芬是中枢镇咳药,用于感冒等引起的咳嗽,可缓解干咳症状。
四:抗病毒药
如磷酸奥司他韦,能抑制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复制。
还有人工牛黄、牛磺酸、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等药物。
谨防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一般剂量极少引起不良反应,除个别病例可发生缺铁血红蛋白血症及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各种不良反应一般均与大量长期用药、过量用药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情况有关。长期大量用药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及肝脏损害。对服用含有抗过敏药制剂者,不宜从事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这些都是人们用药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趋利避害,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合理应用。
避免重复用药
重复给药或过量给药,当心中毒。许多不同的感冒药中含有相同的药,若患者治疗心切,盲目的联合应用这些药,必然使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扑尔敏等药物使用过量而产生各种毒副作用。
注意抗菌药不是感冒药
首先要明确抗生素对导致感冒或流感的病毒均无作用。但病毒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当感冒时,病毒在咽喉部繁殖引起发炎,咽喉部细胞失去抵抗力,细菌会乘机繁殖,并发机会性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疼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往往要服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红霉素、阿奇霉素)。
抗生素不作为常规用药,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对于弱、幼、老人及患有心肺基础疾病易合并细菌感染者,可经验用抗生素。
感冒一般为良性和自限性,病程多在一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日,服用剂量不能超过推荐的剂量,老人可服用推荐剂量的四分之三量,如果一周内感冒症状没有缓解,需及时到医院检查,防止病情加重。
总之,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合理用药的四原则,由于不合理的自我药疗,往往容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人们用药一定要明确诊断,掌握病情,一旦感冒,采取正确的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用药品种以少为佳。抗感冒药引起的副作用大多较轻微、可逆,但选择时应注意:
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或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应用,忌超量、忌长期服用。
一般不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感冒药合用。
疗程要适当,停药要及时。
供稿|药学部 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