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例
张叔叔今年58岁,糖尿病病史十多年,刚开始发现自己得糖尿病是在单位体检时发现的,一直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常常感到焦虑、沮丧甚至是绝望,对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来经过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消化科医护人员的讲解,了解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家人的暖心陪伴,才慢慢的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现在已经能很好的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根据医生制定的降糖方案正确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除了关注身体指标以外,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面对的心理负担主要包括担心病情恶化、害怕并发症和社会歧视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心理负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识到糖尿病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合理膳食、规律锻炼、监测血糖水平和按时用药,大多数患者都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不要过度焦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是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早期干预。
其次,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也很关键。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能大大缓解精神压力,加入糖尿病互助小组或者线上社区也能获得同病相怜者的鼓励和经验分享。甚至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是很有帮助的选择,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学会正面思考。
此外,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疾病的过分担忧。无论是读书、画画、做手工还是参加体育活动,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可以让心态变得更平和乐观。
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持续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状及其对身体的潜在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注重生理健康的维护,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整体康复。
供稿|内分泌消化科 袁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