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冬至|中医教您五步养生法!
时间:2024-12-20 10:52:34
作者: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顺位之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于公历每年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代表着阴阳二气交替,阴气已极,阳气开始回升。《史记·律书》曰:日冬至,则一阳上舒。冬至作为阳气周而复始的开始,在养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天时,调和阴阳,冬至是阴阳二气交替的关键时刻,应藏阴育阳以确保身体健康。

 

那具体有哪些养生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卧晚起

冬至时节,昼短夜长。此时,人体的阳气需要闭藏以待春生,因此,冬季应尽量早睡迟起,早睡以免阳气耗散,迟起以使阴精固藏,有利于肾精的积蓄与阳气的恢复。推荐每日晚间10点前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如果因工作生活原因实在无法晚起,不妨试试适当午休,但午休的时间不宜过长。

 

去寒就温

冬至节气,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此时远离寒冷,接近适当的温暖,符合自然阳气收藏的规律。但也要注意不要温度过高以致使皮肤出汗,阳气耗散。其中,头和脚的保暖尤为重要。俗话说: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头为诸阳之会”,最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围围巾。“寒从足下生”,脚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寒,在寒冷时节应加强保暖。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泡脚。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每次泡脚最好在10分钟左右,避免水温过高时间过久引起烫伤、加重不适。

 

使志若 伏若匿

《养老奉亲书》说:冬肾气旺,肾属水,味属咸。水克火,火属心,心主苦。中医认为心居阳位,为火脏,对一身其他脏腑都有温煦和推动的作用。所以心阳被视为生命之火,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冬至养心重在精神内守,收敛神气,勿曝于外。过怒、过急、过郁这类情绪的影响,都会损耗心气,日久导致心阳不足。保持心境的平和、情绪的畅达,避免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干扰。

 

调其饮食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饮食上,冬季宜以温热为主,助阳气升发,增抗寒之力。不要认为进补就是多吃肉类或补品,应该注重饮食平衡,适当摄取蔬菜水果和粗粮杂粮,以保持身体健康。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进补,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关于冬至的吃食,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而延续下来的。

 

运动健体需适度

冬季人体的阴精阳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因此运动也要收敛强度,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出汗过多,损耗阳气。具体而言,适宜的运动量应做到“形劳而不倦”,以锻炼后微微出汗,感觉轻松舒适为宜。

冬季温度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运动尽量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老人、小孩和体弱者则可选择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天冷易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运动需格外注意避寒,降低运动强度,有必要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锻炼。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  苏敬文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