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要注意!谨防低温烫伤
时间:2024-12-25 08:33:29
作者: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温度高于45℃的低热物体导致的慢性烫伤。这种烫伤一般发生在婴幼儿、老年人、瘫痪患者或反应迟钝的醉酒者等人群中。
低温烫伤与高温烫伤不同,它的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但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低温烫伤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如热水袋、电热毯等,导致热量逐渐累积,造成皮肤深层组织的损伤。这种伤害一般因为温度不高而容易被忽视,但长时间的作用却足以造成皮肤深层组织的慢性损伤。
小心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症状通常包括皮肤红肿、疼痛、水疱等,但由于温度不高,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变硬、甚至形成疤痕,严重影响皮肤的美观和功能。
预防低温烫伤措施
1合理使用低温热源
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水袋、电热毯等低温热源,如需使用,应控制时间和温度。
2增强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老年人、婴幼儿等易发人群,应加强监护,避免其接触低温热源。
3定期检查设备
对于电热毯等电热设备,应定期检查其安全性,避免漏电、过热等安全隐患。
4提高皮肤敏感度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理,提高皮肤的敏感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供稿|皮肤科 张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