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吴爷爷,83岁。入院前5小时公园站立观看乒乓球运动时出现头晕不适,眼前黑蒙,晕厥,持续约30秒自行缓解。于入院前1小时家中看电视时再次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家属发现四肢抽动,双眼上吊,跌倒1次,持续1分钟后缓解,醒后患者诉头晕、胸闷不适。家属急送吴爷爷前来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
入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监测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R间期>2s 838次最长 8.5s;头颅MRI:双侧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右侧基底节区、右侧丘脑软化灶,脑萎缩。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孙立新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患者辅助检查,考虑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造成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这是最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可出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严重者可致猝死。
本案患者就是因心室率突然减慢导致脑缺血,从而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病情危重,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后采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孙立新主任根据“营养+心理、个体+指南”的治疗原则,给予患者参附养心汤。经治疗10日后,患者已无头晕、胸闷等症状,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 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R间期>2s 0次。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得到明显改善,病情平稳出院,出院后未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孙立新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该患者舌淡白,苔薄,脉虚弦。证属“心悸”范畴。辨证:心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本案患者高龄,素体气血阴阳亏虚,肾阳不足,不能上荣心阳,心主血脉,精神之舍,心气心阳是心脏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阴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应抓住元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血瘀,传导机能低下这一主要病机。治疗以振奋心阳、活血补气为原则。
心肾阳虚,瘀血阻滞,应奋心阳、活血补气,方选参附养心汤加减。方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益心气的作用,而附子则具有温心阳、回阳救逆的功效。两者结合,有助于调和心脏的阴阳平衡、固本培元,从而纠正心律失常。辅以桂枝振奋心阳、通脉定悸,细辛辛温行散、芳香透达,黄芪补气升阳,并根据阴中求阳的思想,温阳药中适当配伍养阴药,既可起阴阳互根作用,又可敛附子、细辛之燥烈。故予麦冬益气养阴,五味子收敛心气,共敛阳药之温燥之性,丹参、三七粉、莪术活血化瘀,郁金、川芎理气活血,行血中之气。
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思维,运用中医“四两法”,即“两泡一服、两针一贴、两推一修、两罐一刺”等科室特色疗法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注重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取得满意的疗效。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 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