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可以说是人体中的弹簧、缓冲垫,只要站着,就一定会用到它。可是,许多人不能正确膝盖的重要性,肆意“挑战”自我体能极限,侵害膝盖健康而不自知,给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各年龄段膝关节的状态
15岁以前 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 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动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可如果以为它真不存在,那就大错特错了。
30岁-40岁 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察不到。
髌骨软骨是人体膝关节内一层3-5毫米厚的透明软骨,可以为膝关节缓冲运动带来的冲击;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在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50岁 在走远路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在膝关节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缓冲震动、保持稳定。
人体的60%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又因为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这个现象的到来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上 中老年人经常出现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等不适。如果拍片子发现关节磨损、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狭窄,甚至出现关节畸形,说明膝关节退化到了骨关节炎的阶段,已经不可逆转,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保护膝关节?
控制体重 身体的重量越大,膝关节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磨损的速度也更快。据统计,站起来和走路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阶梯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3~4倍;跑步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4倍;打球和上篮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6倍;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8倍。
膝关节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改变生活习惯 避免反复下蹲运动,或长期下蹲,膝盖出现不适时,避免爬山,减少上下楼梯。
多做护膝动作 多做护膝动作,多训练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伸伸不息】 躺在床上,两腿放松,先抬左腿,把脚勾起来,腿伸直悬空,坚持3~4秒,放下。再换右腿抬起,把脚勾起来,腿伸直悬空,左右腿做完算1次,做10~15次。
可以增强股四头肌,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勾脚运动】 坐在椅子上,将腿悬空伸平,把脚尖尽量往上钩,然后再往下踩,持续三五秒钟。
这种锻炼方式主要是让大腿前面的肌肉更有劲儿,这样一来,运动时膝关节受到的压迫和磨损就小一点。通过直抬腿锻炼,能够抵抗膝盖骨外侧韧带的力量,使膝盖骨处于正常的位置,减轻上下楼时的关节疼痛。
注意补钙
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如牛奶、稻类、绿叶青菜、花生、紫菜等都是含钙量很高的食物。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和日晒也很重要。
了解身体极限 运动中感到不适,要立刻停下来,不要勉强。了解自己的极限,尽力而为,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时间与量。
适度合理运动 膝关节会产生退行性变化,这是自然现象,但因此完全停止运动是错误的。走路、室内脚踏车、游泳水中运动的交替多元组合,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处方。
足够的休息时间 足够休息对保护膝关节也很重要,因为疲累的肌肉无法让膝盖稳定。
注意保暖
冬日外出要戴好帽子和口罩,做好保暖措施。不要在寒冷的清晨锻炼身体,可选择中午前后较为暖和时锻炼。
一双合脚的鞋 拥有一双合脚的鞋,不仅可以走路舒适,还可以减少运动时膝盖承受的撞击与压力。脚背部分能与鞋子紧密结合,宽窄、长度均合适,能正确保持足弓的弧度;鞋子的重量以轻为宜,鞋底不宜过软,而且要有点厚度;鞋后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则走路时容易疲倦;鞋底上带有防滑纹。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骨二科开展脊柱与关节疾病微创诊疗,运用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骨水泥脊柱骨折椎体强化术;擅长微创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完成保膝治疗和全膝关节置换。
服务热线:0311-89892691(医办室) 0311-89892561(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