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先生常常觉得耳朵闷闷的,像塞了一团棉花,有时还呼呼响个不停,听力似乎也下降了,总想着摁一摁、揪一揪耳朵,搞得心情很烦燥。到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检查,原来是患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耳鸣,起病时可有耳痛。由于耳痛通常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时有延误诊断和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有哪些?
鼓膜完整无穿孔时,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呼吸道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这些疾病使咽鼓管肿胀,以至于中耳内的液体不能排出。这种液体在中耳内滞留,会引起这一区域的炎症和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被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很多儿童患中耳炎之前,多数得过感冒或流感。
不干净的水池游泳 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如果不小心呛水,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会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另外,有时从口鼻进水也会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水从口鼻进入咽鼓管,再进入耳朵,也可以引发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有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药物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治疗?
● 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耳鼻咽喉科全面检查,包括耳朵的全面检查,如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病因检查,如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旦确诊就需及时治疗。
● 弄清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首先是病因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使鼓室内的负压状态逐步得到改善。
对于炎症引起的,应积极控制局部感染。
若为过敏引起的,可用抗过敏或激素类的鼻喷剂,能不同程度地使咽鼓管黏膜肿胀减轻,以利于大气进入鼓室。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用药!
● 用药与按摩相结合。在用药的同时,可做鼓膜按摩,以配合治疗。用食指间断地挤压耳屏,压一下放一下,使外耳道的压力忽高忽低,借以振动鼓膜。
如果经过上述保守治疗,一般1-3月,鼓室仍有积液,则应尽早去医院施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
贴心提醒
中耳炎患者一定要禁忌烟酒、 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饮食清淡,不吃海鲜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预防感冒加重,避免耳朵进水。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耳鼻喉科治疗中耳炎采用综合施治方法,通过耳镜、鼻咽镜、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等方式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口服粘液促排剂,鼻喷血管收缩剂,同时可联合采用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鼻腔灌洗及局部理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多管齐下,对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服务热线:0311-898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