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痔疮”不是小事,精准治疗,幸福生活
时间:2025-07-30 08:30:35
作者: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

“痔疮”近年来其发病率一路攀升,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戏谑,却并非危言耸听——在我国,痔的患病率已逾 50%,且呈年轻化态势,可谓“有痔不在年高”。

 

 

一、为何被“痔”盯上?又如何远离它?

 

由于人体生理解剖上的特殊性,痔疮也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大部分人之所以患“痔疮”,都与饮食不节(辛辣刺激)、久坐久站、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房事过度、妊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大多数人由原来的“蹲厕看报”变为“蹲厕刷手机”,大大加重患痔的风险。因此,要预防“痔疮”,需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饮食习惯:

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煎炸炒、高脂肪、高糖量、低纤维和过于精细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可饮800毫升左右温开水。

 

注意职业因素:

特别是教师、理发师、柜台服务员、办公室人员、船员、司机、渔民等,应适当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变换体位,避免久坐久立。

 

改善生活习惯:

减少或避免经常熬夜、酗酒、生活无规律的不良习惯。

 

改变不良排便习惯:

不要在上厕所时,长时间坐位或下蹲位看手机、看报、听广播。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积极治疗便秘、腹泻及其他相关慢性病:

积极治疗便秘或腹泻是降低和避免痔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此外,要积极对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盆腔瘀血、肝硬化、结肠炎等疾病进行对症治疗,避免痔疮的发生。

 

加强运动:

根据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适当的运动量,坚持锻炼。如提肛运动、步行、慢跑、太极拳等项目。

 

二、痔到什么程度需要就医?

 

痔的治疗“铁律”:无症状不治,有症状早治。

一旦出现便血、脱出、疼痛、瘙痒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便血=痔疮?

 

内痔便血多无痛、色鲜红,滴或喷于粪便表面;然而肛裂、肠息肉、炎症性肠病乃至结直肠癌均可出现便血。任何年龄出现以下信号,须尽快就医:

 

 

•暗红或柏油样血便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

 

四、如何选择“痔疮”的治疗方式?

 

 

①生活方式干预

轻度痔首选:高纤饮食+充足水分+规律运动+良好排便习惯。

 

②药物与物理治疗

•外用:栓剂、膏剂(含局麻、消炎、缩血管成分)

•口服:静脉活性药(如地奥司明)、缓泻剂(聚乙二醇)

•中医特色:熏洗(苦参汤)、坐浴、针灸长强穴等

 

③门诊微创

•橡皮圈结扎术(RBL):Ⅱ–Ⅲ期内痔首选

•硬化剂注射:Ⅰ–Ⅱ期内痔

•红外/激光凝固:出血性内痔

 

④手术治疗

当脱垂严重、血栓剧痛或保守/微创失败时考虑: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环形脱垂痔

•传统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混合痔标准术式

•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急性血栓外痔 72 h 内效果最佳

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安全有效的疗法或术式。

 

供稿|普外肛肠科  徐会志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