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在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柿子口感甜软,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柿子一身都是宝。柿子味甘、涩,性寒,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吐血、便血等;柿霜,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有口腔溃疡的朋友可以用棉签沾点柿霜,抹在溃疡处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烧灼感。柿蒂,中医誉为“止呃逆要药”,治疗呃逆、反胃效果明显。柿子虽好,不可空腹食用;柿子寒凉,脾胃虚寒者忌食;柿子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霜降时节,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在这个时节需要多多进补,来应对寒冬。白萝卜也被称为“土人参”,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白萝卜可开胃健脾,增加食欲,有益健康。
一防秋燥
原因:霜降时节,天气渐凉,但秋燥依然明显。中医讲,燥易伤津。这个时节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措施:保持居室通风,多喝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可以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等。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免加重秋燥。
二防秋郁
原因:霜降前后,阳气收敛,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措施:选择天气晴好时出门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可以消融忧郁和惆怅。保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睡“子午觉”对预防“秋郁”有很大帮助。
三防秋寒
原因:霜降节气,气温骤降,各种寒邪、风邪和湿邪等容易侵袭人体的腰部以及下肢,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腰腿疼痛。
措施:按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头部、腰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适当活动:霜降前后,外界气温开始下降,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防止拉伤。
四防心脑、呼吸病
霜降期间,昼夜温差变得更大,一些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皮肤和呼吸系统难以适应,感冒发烧以及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多,如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等。同时气温骤降,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发病率也开始上升。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 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