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很多人误认为得了冠心病只需静养,其实不然。如果冠心病患者缺乏运动,会导致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血栓风险增加,还会导致运动耐量下降,影响正常生活。生命在于运动,“迈开腿,管住嘴”,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稳定期患者,建议进行一定强度、有规律的运动,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训练
常用方法包括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
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钟。建议从20分钟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应先科学评估,循序渐进。
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通常采用心率和最大摄氧量评估运动强度。
运动方法
热身运动,如进行拉伸运动和低强度的健美操活动,持续5~10分钟;
低强度心肺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爬山、太极拳、游泳、瑜伽等,主要进行持续性且有节奏的运动,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
放松运动,如拉伸运动,持续5~10分钟,让身体达到逐渐地放松。
运动频率:每周2~4次。
注意事项:观察心率,保持主观运动强度(RPE)在12~16范围之内,可参照以下表格↓↓↓
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处方的标准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平衡,常用运动方式为哑铃、杠铃、弹力带、俯卧撑等,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
抗阻训练必须谨慎设计方案以减少心脏负荷。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行为习惯,从低强度的练习开始。对于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谨慎选择抗阻运动的时间。
注意事项:
抗阻运动一般在每周进行3次左右,需要隔天进行,主要锻炼全身的大肌群,每个肌群进行3组左右的训练,每组需要重复8 ~ 10次相同的动作,下部肌群和躯干上部可以进行交替训练。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需在3周后才能进行运动,并且开始运动的前两周,在有氧训练之后都需要监护。
刚接受心肌梗死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则需要至少在治疗的5周后进行运动,需要连续4周在进行有氧训练之后进行监护,而且要注意每周进行两次,每次训练10个肌群左右。
心脑血管疾病病情轻者,在进行抗阻运动前,需要充分地进行有氧运动和热身运动。
柔韧训练
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跌倒,做一些柔韧性运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典型的柔韧性运动是太极拳,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拉伸时间在6~15秒左右,随后逐渐增加到30秒,以拉伸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拉伸10分钟左右,每周2-3次。
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也可以是柔韧训练,每次5-10分钟。患者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时间宜越长。
贴心提醒:
◆ 心脏病患者运动前,需经医生和运动治疗师评估,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切忌凭感觉自己运动。
◆ 运动中注意热身与整理,保证有5至10分钟的热身和放松。
◆ 运动前、中、后监测血压及心率,以保证运动治疗有效安全。
◆ 如果运动中感觉胸痛或胸闷、头晕、明显的气喘、心跳不齐、过度疲劳,都要及时中止运动,不要逞强,必要时就医。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心内二科擅长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的评估、诊治。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等,同时开展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诊疗特色明显。
服务热线:0311-89892577 0311-898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