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
虽然有些夸张
也反映出了“有痔人群”的普遍性
而一旦患上痔疮,就无法自愈
病情较轻的,及时就医
可以保守治疗(涂药)
病情较重的,就只能选择手术了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
对痔疮手术顾虑重重
一拖再拖,不愿手术
导致病情被延误
↓↓↓
刘先生是“马桶阅读”爱好者,每次蹲便时间都不低于1小时。不久前,一次便后,他发现肛门口有一圈像鸽子蛋大小的肉脱出来,疼痛难忍,坐立不安,于是,自行购买痔疮膏外用。可是,数天下来,病情没有任何缓解,只好到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就诊。
经过查体,接诊医生告诉刘先生,这是痔疮发作,发炎的痔核嵌顿在肛门口,建议手术治疗。普外肛肠科主任张丙贵结合张先生的身体情况,提出了“结扎疗法”手术方案。
张丙贵介绍,结扎疗法的机理是通过结扎痔核基底部,阻断其血液供应,使痔核缺血坏死,痔核脱落与创面基底部修复同时进行,当痔核脱落后,新的肉芽组织迅速填充创面,达到治愈目的。结扎方法较多,大体可分为单纯结扎法、套扎法、外剥内扎法三种。如果医生操作得当,切口设计合理,结扎适中,结扎疗法无疑是治疗各种痔疮的最佳术式之一。
可是,对于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刘先生还是顾虑重重。其实,这也是很多痔疮患者共同担心的问题,张丙贵对此作出详细解答~~
疑虑一:担心术后引起大便失禁

从解剖学角度讲,外痔基本属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皮肤黏膜隆起病变,并不涉及肛门直肠周围括约肌群。结扎疗法不会导致肛周括约肌受损,因此,也就不会造成大便失禁。
疑虑二:害怕术后出血
如果切除部分外痔,则会暴露切除后的创面,短期内(一般3~5天)排便时可能有少量便血或滴血,这属于正常情况。随着创面生长,肉芽覆盖创面,出血即停止。个别患者结扎线脱落时,也会有少量出血,只要量不多,就不必担心。
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仍有便血,则应起注意。首先,要检查是否存在肛门痉挛或狭窄,因为无论痉挛或狭窄,均会引起创面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组织相对缺氧,创面难以愈合,导致便血不断。其次,如果肛门没有痉挛或狭窄,应该检查创面是否引流通畅,必要时增加温水坐浴和换药的次数,以利创面迅速生长。创面生长缓慢者,还应排除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结核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体质因素。如果创面已完全愈合,直肠末端无出血病灶,但每次排便仍有便血者,应排除结直肠息肉、肿瘤的可能。
疑虑三:害怕术后出现肛门狭窄
术后一段时间内,肛门出现紧缩感属正常现象,只要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坐浴、定期换药,当创面愈合、肛门逐渐放松后,这种感觉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切除皮肤过多(超过肛周2/3),或内痔结扎过多,基底部过宽、过大,术后难免出现直肠狭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便变细。
不过,即使出现狭窄,也不必过分担心,因肛周血运丰富,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坐浴,即可得到恢复。即使不能缓解,经过扩肛治疗,也会恢复正常。

一番答疑,刘先生的顾虑打消了,普外肛肠科医师为他做了手术,手术用时半小时。术中无痛,接下来的术后排便、中药坐浴、换药基本上也没感到不适,手术创面恢复得也很顺利,很快,刘先生就出院了。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传承百年“芮氏”学术传统,继承发扬芮恒祥先生丰富的肛肠医学遗产,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以肛肠疾病诊治为重点,以微创手术治疗为特色,创立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大肠肛门疾病,“无痛无创”“无痛微创”、内镜治疗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治疗相结合,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为省内外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众多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山西、江苏等地的疑难疾病患者前来求医,得到有效治疗、康复而归;为300余位85岁以上老人治疗肛肠疾病,其中年龄最高者达 95 岁,治疗效果良好,声名远播国内外。
服务热线:0311-89892556 0311-89892575
专家简介:
张丙贵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拥有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是全国著名肛肠病世家芮氏第八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老年医学会慢性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肠胃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省厅级科研奖项5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大肠疾病,如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肠息肉、肠梗阻、便秘、结直肠肿瘤等;腹腔镜微创治疗胆囊疾病、无张力疝修补、胃肠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