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王大爷,一年前发现患有腹股沟疝,一直羞于就医。前段时间,他发现肿物不断增大,腹部坠胀感越来越严重,于是来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就诊。普外科医生为王大爷进行了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手术用时40分钟,术后3天顺利出院。

腹股沟疝多见于老年男性,患有长期便秘、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的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首发症状多为腹股沟区的肿物或腹股沟区疼痛,由于发生在比较敏感的部位,一些患者羞于就医,饱受“难言之隐”折磨;也有一些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认为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去就医,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出现疝嵌顿、肠坏死等情况。
治疗腹股沟疝主要采用腹股沟疝修补术,这项被人们戏称为“缝缝补补”的手术,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由最初的1.0版进阶为4.0版。
在古希腊一直到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腹股沟疝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采用疝带压迫,只有疼痛剧烈者才考虑手术。
中世纪的欧洲外科医生甚至来源于理发师、裁缝,手术没有麻醉,切除疝囊然后让伤口自然敞开,通过自然的瘢痕形成甚至是烙铁烧灼破坏局部组织,最终靠形成大量瘢痕来阻挡疝,这就是野蛮血腥的1.0版。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医学家逐步开展各种解剖研究,对腹股沟区的局部结构也逐步了解,发现腹股沟疝是局部组织有破洞,于是,修补时代来临。
囿于医学技术与对生命机理认识的局限性,患者手术后的结果并不理想,复发率普遍高于50%,这就是腹股沟疝手术的2.0版,“乱补”时代。
1887年,意大利的Bassini医生发明的一种缝合修补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复发率从50%降低到15%。这项术式的核心在于发现了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来自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的薄弱,也意味着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缝合修补方法。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0版,直到现在仍是外科医生最基本的疝修补手术方式之一。
Bassini术式采用常规办法进行修补,缺损缝合起来了,可腹股沟区的张力比较大,患者术后不舒服,还容易复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外科补片的办法进行修补,手术区域的张力变小了,患者更舒适,手术后的复发率更低。
近年来,外科技术进入微创时代,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等,通过在腹部打三个“钥匙孔”大小的洞,就可以完成腹股沟疝的修补,也将无张力手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这就是疝修补术的4.0版,让“难言之隐”不再难言。
手术很简单,但术后的注意事项不可不重视,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 一月内避免负重(<5kg),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不建议进行健身锻炼;
◆ 术后三月内避免骑车;
◆ 术后仍应积极治疗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增加腹内压的合并症,以避免另一侧腹股沟疝形成、降低术后复发率。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以微创外科、腹腔镜手术作为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熟练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肝脏手术以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疝修补术等微创手术。对恶性肿瘤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一站式”综合治疗,包括术前辅助治疗,标准化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术后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服务热线:0311-89892572 13831101039
普外科微创技术团队
刘坤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普外工作,曾于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无张力疝修补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技术;2014-2015年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修学习,主攻胃癌以及结直肠癌方向;2016年赴日本相泽病院研修学习,擅长甲状腺、乳腺、胃、结直肠肿瘤的诊治,精于腹股沟疝的各种术式以及肝胆胰腺疾病的诊治。承担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
曹盛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普通外科工作近20年,在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疾病的诊治与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2018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进一步研究学习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普通外科以及肝胆外科各种常见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编著作5部。
刘璋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2年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内访问学者,学习方向为乳腺及甲状腺疾病。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尤其对于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文章14篇,参编著作主编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