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还是骨折打石膏、钢板螺钉手术后的患者,都会用到“非甾体类抗炎药”。

很多人都觉得“非甾体类抗炎药”只是单纯止痛而已。在门诊给患者开具“非甾体类抗炎药”处方时,经常会有患者说:“大夫,我不吃止痛片,副作用太大,疼我能忍”。
“非甾体类抗炎药”真的是只管止痛,而且副作用很大吗?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骨二科病区主任姚月明为大家详解这类最容易被误解的骨科常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到底是什么药?
姚月明说,“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功效并不是单纯止痛,还能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消炎和镇痛的综合效果。尽管有一定的副作用,只要正确使用,还是相对安全的。
所谓“甾体”,就是人们常说的“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就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不是激素的药物。这一大类药物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扶他林)、洛索洛芬钠(乐松)、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之所以能止痛,是因为这类药物可以控制炎症,也就是说,是通过抗炎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并不只是单纯止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跟“吗啡”类止痛药完全不同,并不是单纯止痛,而是通过抗炎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对于各种炎症引起的疼痛,如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压迫刺激神经引起的炎症等,都有治疗作用。
更为可贵的是,与“吗啡”类止痛药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作用在发炎的局部,并不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也不会有成瘾性。
“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副作用?
尽管“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骨科治疗炎症和疼痛的“利器”,但毕竟“是药三分毒”,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胃部不适、溃疡和出血: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如果长时间定期使用,有的人还可能出现胃部或肠道溃疡或出血。
肝脏损伤:长期高剂量使用,可损伤肝脏。
肾脏损伤:即使是短时间使用,也可能损伤肾脏。
耳鸣:有的人会出现耳鸣,但在药物剂量降低后通常会消退。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 不建议同时使用2种,甚至2种以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 患有胃部或肠道溃疡,或曾发生内脏出血者,建议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同时,联合使用可保护胃部和肠道的药物。
◆ 患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及有出血风险的疾病,需充分征求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患有肾脏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或正在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骨二科开展脊柱与关节疾病微创诊疗,运用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骨水泥脊柱骨折椎体强化术;擅长微创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完成保膝治疗和全膝关节置换。
服务热线:0311-89892691(医办室) 0311-89892561(门诊)
专家简介:
姚月明 主任医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骨二科病区主任,河北省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糖尿病足联盟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如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微创椎体成型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