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用耳,终身聆听"。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指出目前患有听力损失及潜在听力损失风险的人正在逐年增多,预防、治疗和康复听力损失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让我们一起保护好听力,"安全用耳,终身聆听"。
正确使用耳机
耳机几乎是现代人的标配,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似乎人人都离不开耳机。无论是在马路上、地铁里还是在公交车上,经常可以看到戴耳机的,还有不少人随着耳机里的音乐摇头晃脑或跟着唱两句。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舒缓情绪,放松心情,可是,如果“听”的方式不对,会对耳朵造成不良的影响。
《世界听力报告》提出,当今全球约11亿12~35岁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耳机,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毛细胞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感知声音,它们的数量在出生时已经固定而且没有再生能力,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对使用者的听力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呢?以下5点使用耳机小贴士,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听力损失。
◆ 使用耳机应遵循60-60原则,即一次使用耳机的时长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
◆ 避免长期在噪声中使用耳机,比如公交车、地铁、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由于这些场所的环境声音很大,在使用耳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
◆ 避免睡觉时使用耳机。有些人喜欢伴着音乐入睡,不知不觉中,耳机中的音乐播放了一整晚,而耳朵也工作了一整晚,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
◆ 避免长期煲电话粥。工作再繁忙,电话再多,也请记得让自己的耳朵休息一下,切勿疲劳用耳。
◆ 避免使用入耳式及劣质耳机。入耳式耳机及一些未经检验合格的劣质耳机,都会比防噪声强、品质合格的头戴式耳机,更容易伤害听力。
远离噪声
噪声是听力的隐形杀手,人们往往身处在噪声的危险中却不自知,当意识到自己的听力下降,往往已经是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了。
由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称为噪声性听力损失。噪声性听力损失可以是暂时性的,如听音乐会或KTV等场所,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下,会导致毛细胞疲劳,出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或耳鸣,可能听力会在几小时或一天之内恢复;也可以是永久性的,长时间暴露在大的噪声下导致毛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长期在建筑工地工作,听力损失不可恢复。
降低噪音源的音量,远离噪音源,限制暴露时间以及佩戴听力保护设备如防噪耳罩,是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措施。降低耳机或者其他音频设备的音量,缩短佩戴耳机的时间;远离噪声大的环境,比如演唱会、KTV等娱乐场所;在嘈杂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应及时佩戴有效的防噪声耳塞,并避免长期待在有噪声的场所,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
听力是宝贵的,听力保健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除了安全使用耳机,远离噪声,还要特别注意安全用药,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出现掏耳等会引起耳朵物理性伤害的行为。
发现听力问题,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让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耳鼻喉科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的测听设备和耳聋耳鸣头痛治疗仪,诊治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耳鸣、眩晕等疾病,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配备有先进的鼻内窥镜手术系统,开展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拥有先进的咽喉内镜,对咽喉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开展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利用激光治疗仪和免疫治疗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服务热线:0311-898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