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是,每年春节过后,因病情反复或加重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却明显增多。
“糖友”如何安稳过新年,怎样在“美食从林”中科学控糖,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分泌消化科主任赵勇军有话要说~~
主食要选好,顺序很重要
饭前先喝汤 进食正餐前先喝一碗热汤,蔬菜汤尤其适合,如果是荤汤,一定要撇去浮油。喝汤可以增强饱腹感,不至于因太过饥饿一不小心吃多了。
先吃蔬菜 蔬菜的血糖生成指数低,热量低,但营养价值也很高,“糖友”尽量多吃一些蔬菜,尤其是叶类、茎类蔬菜,有助于平稳正餐的餐后血糖。淀粉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莲藕、芋头等要少吃。
再吃肉类 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血糖生成指数也较低,但注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肉类食物,如鱼、虾、去皮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带刺鱼优于鱼段,带壳虾优于虾仁,有骨肉优于无骨肉,这些食物有助于延缓进餐速度,增加饱腹感,可以防止过多进食,造成热量过剩。
最后吃主食 有了前面的“铺垫”,主食就不会摄入过多,“糖友”也就不用担心升血糖啦。
坚果虽香莫贪吃
坚果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年货”,家里的果盘上一定要摆上瓜子、花生、开心果等。但是,这些香脆可口的坚果却是隐形的“热量炸弹”,大部分坚果的脂肪含量都在50%以上,多吃坚果容易使脂肪摄入过高,进而导致热量过剩,影响血糖和健康。
小酒怡情莫贪杯
逢年过节,可以喝点小酒,但必须注意不能在空腹情况下饮酒,一定要及时进食主食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只推荐干红葡萄酒,不推荐高浓度的白酒、洋酒、啤酒等。每天量一般掌握在25克左右。喝一杯红葡萄酒就要减少25克粮食。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痛风、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滴酒不沾。
进食水果有讲究
很多“糖友”担心水果糖分高,对水果一概拒绝,其实,水果富含大量水分和维生素。病情稳定、血糖无较大波动的“糖友”,可以吃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而血糖高、病情不稳定者,只能选用含糖量5%以下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果汁、果脯、水果罐头不建议食用,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仅会损失水果本身的营养,还会加入过量的糖,对血糖的影响比新鲜水果要高很多。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以避免餐后血糖过高。
无糖食物也有糖
不少“糖友”觉得“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其实,所谓“无糖”糕点虽然没有加蔗糖,但糕点是粮食制作的,同样会产生热量,所以,不能随便多吃。
不妨干点家务活
过年期间,往往吃得多、动得少,对血糖控制很不利。吃完饭后,可以起身走一走,洗洗碗、收拾餐桌,把握一切可以运动的机会,即做了家务,又锻炼了身体。
小贴士:适量运动可增加热能消耗,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液循环,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非常有益。
监测血糖要坚持
血糖波动大时,“糖友”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治疗。如果节日期间外出走亲访友,应随身准备一些零食,如饼干、水果糖、巧克力等,以备不能按时进餐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分泌消化科擅长内分泌、消化、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下肢动脉闭塞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老年慢性病形成。
服务热线:0311-89892586 0311-89892551
专家简介:
赵勇军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老年病医院)内分泌消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内分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肾病、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综合处理积累了成熟的治疗方案。针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了老年慢病形成,主研课题《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干预》获河北省医学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