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即肌肉衰减综合征,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指的就是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科主任刘翠青介绍,有关数据显示,肌少症影响5-13%的60-70岁的老年人和高达50%的80多岁的老年人,亚洲一般老年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为4.1-11.5%。
临床表现:
◆ 生活能力下降,日常动作如行走、坐立等完成困难,甚至导致平衡障碍、易跌倒等。
◆ 肌肉数量减少,易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且因肌肉数量与骨密度呈同步变化,其发生可能性可达正常肌量人群的3倍。
◆ 肌肉功能减退,体重、去脂体重明显降低,活动及握力等力量表现明显下降,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而下肢肌力的显著衰退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因此易导致老年跌倒、失能等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发病机制
肌少症是增龄相关疾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多个方面 ↓↓↓
◆ 运动减少;
◆ 神经-肌肉功能减弱;
◆ 增龄相关激素变化;
◆ 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 肌细胞凋亡;
◆ 遗传因素;
◆ 营养因素。
刘翠青提醒大家,肌少症可与老年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相互影响,危害极大,可导致老年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增加死亡风险,需高度重视其预防和治疗。
增加抗阻力运动:抗阻力运动可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建议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为宜,由于个体差异,最好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老年人每天摄入1.0g/kg至1.5g/kg的蛋白质。
增加维生素D摄入:有研究显示,对于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维生素D可有效增强髋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过日晒、食物摄取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
积极控制慢性病:慢性疾病往往伴发炎症反应及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保持肌肉容量,维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药物是改善肌少症的一种选择,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服用雄激素、肌肉抑制因子阻断剂,可以通过促进肌肉生成等方面增加肌肉含量。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科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熟练掌握老年一体多病的综合治疗,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收到了良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服务热线:0311-89892696 0311-89892651
专家简介:
刘翠青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睡眠医学学会理事会理事。
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睡眠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疗。在老年一体多病、多器官功能障碍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