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五一”小长假,健康不放假,这份指南请收好~~
时间:2021-05-05 17:29:01
作者: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

盼望着 盼望着
“五一”小长假就这样快乐登场了
假日期间
不管路上,还是景区
人肯定都会很多
出去玩的同时
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不要忘记做好个人防护
这是一份来自河北省疾控中心的
“五一”假期健康提示
请收好!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尤其是近期全球疫情形势出现了新的复杂严峻情况,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很大,我们一定要巩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严防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生。

 

  非必要不去疫情流行和中高风险地区

 

  目前,虽然我国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分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但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流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近期甚至出现了大幅反弹。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目前仍然较低,短期内不会形成免疫屏障。

 

  “五一”假期,应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应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如果确需前往,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冀后,及时主动向所在地社区(村)、单位报告,配合所在地社区、村委会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坚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1.外出旅行、探亲、休假,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风险级别,避开中高风险地区,切实遵守当地测温、验码(健康码、行程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注意错时错峰出行,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头痛、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干咳、发热等症状,应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取消或中止旅行。

 

  2.认真落实“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讲究个人卫生;时刻牢记“防护六还要”:口罩还要坚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公筷公勺还要时常用。

 

  3.尽量少聚集、不扎堆,避免到空间密闭、通风较差的公共场所活动。如果前去景区游玩,应提前了解景区情况,遵守景区预约、限流、错峰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避免扎堆聚集;付款使用快捷支付,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导致免疫力降低。

 

  4.“五一”期间,新冠病毒疫苗各接种点仍安排疫苗接种工作,已接种第1剂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后3周至8周内尽早完成;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第2剂应在接种第1剂次后4周至8周内尽早完成,尽量不要因为外出旅行等影响第2剂次的接种。

 

  注意食品安全与营养,预防食物中毒

 

  假期里,在家和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多,因日常三餐的食物已经很丰富了,因此节日期间无需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来满足“口福”,应更多地注重食物的品质、营养和安全。

 

  合理膳食,食物多样 注意荤素、粗细搭配。多吃蔬果,适当食用鱼、肉、蛋、坚果等食物。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饮食要清淡,做到少油、少盐、少糖。足量饮水,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 不加节制的饮食,容易引起体重增加或引发急性胰腺炎、胆结石、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系统疾病。建议节日期间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谨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每日坚持运动,做到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注意食品安全 讲究卫生,提倡分餐公筷。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未洗净的蔬果,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菌及野生植物。同时,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建议外出就餐时,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避免食物中毒 5月至10月是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时节。节假日期间外出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内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因此,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