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服用药物要当心,警惕药物性耳聋
时间:2020-11-24 16:57:42
作者:苏亚威

  门诊经常会有一些由于服用药物致聋的患者前来就诊,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那么,到底有哪些药物是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常见药物有~~

 

  利尿药 主要包括呋噻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因依他尼酸有较强的耳源性毒性,目前临床上已较少用。

 

  可产生与剂量依赖的、可逆的耳毒性,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

 

  本类药物的一般急性耳毒性是可逆的,但慢性损伤大多不可逆。

 

  新霉素最易引起耳蜗毒性,甚至在口服或局部用药中也有耳毒性;链霉素具有较强的前庭毒性;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则耳蜗毒性较强。听力损害通常是双侧对称性,而阿米卡星、卡那霉素诱发的听力损害可以是单侧的。

 

  万古霉素 可产生剂量依赖的耳鸣,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药、水杨酸盐、顺铂等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强。

 

  红霉素 能产生剂量依赖的、可逆的双侧听力损害,通常伴有耳鸣,剂量低于2g/d,是安全的,超过4g/d可产生耳毒性,通常在治疗4-8d出现,一般停药后1-3天可恢复,2周后可完全消失。

 

  大量静脉注射,肝和肾功能不好、高龄等是增加红霉素诱发耳毒性的危险因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和米诺霉素可致耳鸣,米诺霉素还具有前庭毒性。

 

  常发生于口服治疗1-3天,停止治疗后2-3天症状可缓解。

 

  与利尿药合用时,能明显增加四环素的耳毒性。

 

  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盐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

 

  可产生剂量依赖的、可逆转的耳毒性。耳鸣通常伴随或发生于听力损害之前,听力损害是典型的双侧。停药后几天内听力可恢复。

 

  抗疟药 抗疟药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都有耳毒性。抗疟药长期大量应用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奎宁和氯喹皆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细胞毒药物 这类药物有顺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氮芥、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等。

 

  顺铂可产生较高发病率的不可逆的耳毒性及短暂或持久的耳鸣。下列因素将增加其严重性: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产生较高的血清药物浓度;多次注射产生较高的累积剂量;儿童、肾功能不全及内耳损伤的患者;与其他耳毒性药物或抗癌药物共同治疗。

 

  环磷酰胺可引起持久性耳聋;甲氨蝶呤则具有耳蜗、前庭毒性;氮芥可引引起耳蜗听觉感受器毛细胞的机构破坏。

 

  贴心提醒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合理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

 

  有用药致聋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应用耳毒性药物时,应警惕中毒的早期症状,如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耳聋、眩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停药。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耳鼻喉科配备国际先进的测听设备和耳聋耳鸣头痛治疗仪,可诊治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耳鸣、眩晕等疾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服务热线:0311-89892630 0311-89892650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