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腿脚发凉、发麻、疼痛,原来是因为这个病……
时间:2020-09-22 16:52:17
作者:徐会志

  行走后腿脚发凉、发麻、疼痛是许多中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导致的。其实,这种发凉、发麻、疼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特点就是早期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一般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一旦到中、晚期,斑块导致血管堵塞加重,引起肢体重度缺血,严重者会引起患肢剧烈疼痛甚至肢体坏死,有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该病经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伴发,故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统计,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斑块增生,内膜增厚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甚至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中老年朋友可以在早期进行自我诊断。该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后方肌肉的疲乏、疼痛或痉挛,此时,坐下休息片刻(常少于10分钟),疼痛和不适感可缓解或消失,但再次行走一定距离后又会加重,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来越短,直至最后丧失行走能力。如老年患者出现走几百米后小腿肚子疼痛,或者脚趾发凉发麻,就应在早起和晚睡时看看自己的脚部皮肤颜色,下肢缺血时,脚部皮肤颜色往往是发白的,或者是紫红色;还可摸摸脚的温度,缺血的脚会比较凉。此时,最好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去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到疾病后期, 皮肤、肌肉组织缺血会导致脚趾溃疡或者发黑坏死,坏死部位的反复感染,用一般药物常无法控制,此时再去医院就诊,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除了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缺血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动脉扩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但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

 

 

  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腔内治疗也被称为微创介入手术, 是指用特殊的穿刺针穿刺动脉,从这个穿刺处放入一些特殊的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用球囊扩张狭窄动脉,然后用特制的金属支架支撑狭窄部位,达到扩大下肢动脉管腔、恢复肢体血流的治疗目的。腔内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后只在腹股沟处留下一个极小的针眼,对血管以外的任何组织不造成伤害,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24小时可下床活动。

 

  但对有些病变严重无法通过腔内治疗器械的患者,仍然需要开刀手术,通过剥除内膜斑块或者使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转流搭桥”,将下肢动脉血液通过新建的“桥”重新输送到病变远端的血管。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致力于精确诊断、专业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老烂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坏疽和溃疡。开展深静脉取栓术、深静脉瓣膜成型术、下腔静脉滤网置放术。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及复合腔内技术治疗各种血管疾病。

 

  服务热线:0311-89892556 0311-89892575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