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高温天气,谨防心脑血管病
时间:2020-08-07 16:25:30
作者:李宁

  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夏季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脑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危害很大。

 

  为什么夏季更容易激发心脑血管疾病?

 

  ★ 气温高,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人体为了散热而扩张体表的血管,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颅脑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进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加大;

 

  ★ 出汗较多,血液粘稠度会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也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

 

  ★ 闷热的天气常常会使人急躁,容易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昼长夜短,让人的睡眠时长和质量大打折扣。从中医角度分析,气候炎热往往耗气伤津,引起人体正气虚衰,造成“气血经络凝塞不通”,进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液粘稠度高、家族史、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低血压、长期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吸烟酗酒、高龄等,要给自己提个醒,注意身体变化,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科学运动,不宜过早起床大量运动

 

  夏季的清晨是一天里最安静、凉爽的时间,但凌晨4点至上午10点,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好发的“魔鬼时间”,建议傍晚时分运动较为合适,控制运动量,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为宜。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大波动

 

  建议“静心养生”,保持精神愉悦,免除不良情绪干扰,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科学起居,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三高人群减少室外活动,开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尤其是睡觉时,温差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长。

 

  合理膳食,不要等到口干才去喝水

 

  每天适量饮水,最好1000毫升以上,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水。

 

  饮食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及豆制品,增加纤维膳食,多吃鱼和鱼油。

 

  良好作息,起身不要太急

 

  中午最好能小睡;

 

  3个半分钟,让身体“缓一缓”:睡醒后多躺半分钟再坐起,坐起来后静坐半分钟再站起,站起后先慢走半分钟。

 

  积极治疗基础病,不要自己乱用药

 

  心脑血管病患者及高风险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坚持用药,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

 

  贴心提醒

 

  在正常活动强度下,如果突然出现以前没有过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或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头脑发懵、有晕倒倾向,突然四肢无力、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口齿不灵等不适,虽然不少症状在休息后可能会有大部分减轻,但不管年纪大小,均应重视,因为上诉症状均可能是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如不及时就医,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设有重症监护室、卒中病房。擅长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失眠、头痛、头晕、眩晕、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治疗。

 

  服务热线:0311-89892583 0311-89892582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