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天,蚊子却似乎并不怕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它总会时不时“哼着小曲”,冷不丁送人个大“红包”。
千万别以为被咬个大包只是影响了颜值,如果叮咬人的蚊子体内携带有病原体,就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体内,引发传染病。所以,夏季不仅要防晒,还要防蚊哦!
虫媒传染病知多少?
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病原及传播途径
疟疾(俗称:打摆子)
病原体:疟原虫
传染源:疟疾患者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皮肤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乙脑病毒
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
丝虫病
病原体: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
传染源:血中有丝虫微丝虫的病人或带虫者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
登革热
病原体:登革热病毒
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
常见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典型症状
疟疾: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高热、寒战、出汗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困难或衰竭
丝虫病:早期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堵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登革热: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老鼠、蚊子、虱子、蜱、螨等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是控制病毒长期宿主和扩散宿主,切断虫媒传染病的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自然循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切断传播途径: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夏季用蚊帐、纱窗、蚊香、防蚊油、驱虫剂等;改善居住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针对性的自我防护,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
人群免疫:虫媒病毒的种类很多,不可能一一制备疫苗,况且疫苗需要提前注射才能有预防作用,因此大规模使用虫媒病毒疫苗是不现实的,一般只在疫情流行区域或季节或对从事有感染危险的工作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服药。
蚊虫叮咬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抗过敏、抗炎、消肿、止痒等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一般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止痒溶液软膏即可,皮疹数量多、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控制不佳还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皮肤并发感染可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药膏。
其他方法:被蚊虫叮咬后,可以用肥皂或小苏打稀释后局部中和蚊虫酸性毒素减轻红肿,同时止痒,可以外用药膏、花露水、无极膏、炉甘石洗剂等。
预后: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大疱等严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