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牵动着整个呼吸道的健康,一旦肺脏受损,易引发咳嗽、气喘甚至肺炎。在流感、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秋冬季,如何保护肺脏,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为相傅之官,主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因而皮肤的状态反映了五脏中肺的状况,肺与大肠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肺病可以及肠,肠病也可影响肺脏。
肺位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之中的位置最高,我们的古人将肺比作是当朝宰相,主管着一身的水道分布和转运。肺阴不足,整个身体的津液也会不足,会出现口鼻干燥、咳嗽、气短、大便燥结等症状。秋冬季气温偏低,空气干燥,燥邪加上冷空气刺激,极易导致肺部疾病发生,因此此时滋阴润肺十分重要。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张滋阴润肺的方子——五白汤,由茯苓、莲子、百合、麦冬、川贝母五种药材组成,各10克。
茯苓色白,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可以与多种药物配伍,不管风、寒、暑、湿、燥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北京有名的茯苓饼,就是用茯苓做的。
莲子既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一味常用中药还是一种特殊的种子。自古以来,我国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在药膳中最为常用。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中医认为,脾土为肺金之母,母能令子实,因此通过补其母,可生其子,中医称之为“培土生金”。说的是脾胃好了,肺阴也自然会充足。莲子和茯苓均入脾经,是补脾胃、补肺气的黄金搭档,两者一起强壮脾胃,脾胃好了,肺就会好。
百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甘。归心经、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功效。可以药食两用,是儿童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好选择。
麦冬又叫麦门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的功效,是老年人阴虚、燥热、津亏之常用药。《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无论是临床开方还是日常养生煲汤,麦冬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川贝母色白,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首载于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别名贝母、川贝、勤母等,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在治疗急慢性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川贝枇杷露等。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用川贝和梨一起炖煮,治疗咳嗽、咽喉不利。中医认为,肺喜润勿燥,贝母为清润之品,可治疗多种原因所引发的咳嗽,尤善治疗肺虚久咳或是肺热燥咳,多与百合、麦冬等养阴润肺的药材同用。
以上五味药一起使用,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安神功效,可以帮助解决肺阴不足、肺气亏虚、大便燥结、夜寐不安、心神不宁等的困扰。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偏寒,脾胃虚寒及有寒痰、湿痰的人群不宜使用。
专家简介:
孙立新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省直“三八红旗手”,河北省第二批中医师带徒学员,省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医学带头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省直机关工委“孙立新”中西医结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计划”带教老师,河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师从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肾脏病、晚期肿瘤、血液病及汗证、眩晕、尿频等老年性疾病,擅长中西医结合及小针刀治疗老年疼痛性疾病。
服务热线:0311-89892656(门诊) 0311-89892669(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