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正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您的眼睛留住光明
作者: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
日期: 2025-06-2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眼球后部的感光组织)血管而引起的。

 

发病机制

 

高血糖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根本原因。

 

血管损伤

血管渗漏: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小血管壁,使其变得脆弱、渗漏。血液中的液体、脂肪和蛋白质渗出到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是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和硬性渗出(脂质沉积)。

血管闭塞:高血糖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使小血管逐渐狭窄甚至闭塞。这导致视网膜局部区域缺血缺氧。

 

缺血缺氧

闭塞的血管无法为视网膜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

 

新生血管形成

为了应对缺血缺氧,视网膜会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物质,刺激视网膜表面或视盘(视神经进入眼球处)长出异常脆弱的新生血管。

这个过程标志着疾病进入更严重的阶段(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脆弱的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导致血液流入玻璃体腔(眼球内透明的凝胶状物质),造成突然的视力模糊或遮挡(眼前黑影飘动甚至完全看不见)。

纤维增殖:伴随新生血管生长的纤维疤痕组织会收缩。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收缩的纤维疤痕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严重的、通常是永久性的视力丧失。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眼睛的有色部分)表面也可能长出新生血管,阻塞房水流出通道,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引起剧烈眼痛、头痛和视力丧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症状

 

早期

通常没有任何症状,视力可能完全正常。这是定期眼科检查至关重要的原因。

 

中晚期

①视力模糊、波动(时好时坏)。

②视物变形(直线变弯)。

③眼前有黑影飘动(飞蚊症突然增多)。

③视野中出现暗点或缺损。

④阅读或看细节困难(黄斑受累)。

⑤色觉异常。

⑥严重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明(玻璃体大量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预防与筛查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这是预防DR发生和发展的基石。

 

定期眼科检查(散瞳眼底检查):至关重要!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接受由眼科医生进行的全面眼科检查。

 

1型糖尿病:发病后5年内或青春期开始后(取较早者)进行首次检查,之后每年1次。

 

2型糖尿病:确诊时立即进行首次检查,之后每年1次(如果首次检查完全正常且血糖控制良好,医生可能建议1-2年复查一次)。

 

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前或孕早期(前3个月)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之后根据视网膜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在整个孕期和产后1年内密切随访(可能每3个月或更频繁)。如果已发现视网膜病变,随访频率需根据病变严重程度由眼科医生决定(可能每3个月、6个月或更频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危害严重,但它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关键在于自身的重视、良好的自我管理(控制血糖等)和规律的眼科随访。

 

 

供稿|内分泌消化科 袁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