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是慢阻肺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物治疗协同“作战”,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慢阻肺疾病进程中,患者由于呼吸困难,造成活动受限,进而引发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与社会脱离等,这些改变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的恶性循环。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利用现存的肺功能,阻止或延缓肺部病变进展,提高呼吸效率、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量,从而使患者获益。
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为患者做床旁康复
慢阻肺患者在任何时间开始康复都有助于疾病康复,甚至急性加重住院治疗过程中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主、被动四肢关节运动,也有益于疾病康复。
如何进行肺康复?
患者康复训练前,要进行系统评估,包括临床症状、肺功能、营养状况、合并症、吸烟状况、社会环境、对康复训练期望的目标以及自身运动能力和限制等,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根据评估和测试结果,决定康复训练的运动方式、频率、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注意事项等。
肺康复运动方式有哪些?
规律的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内容,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训练计划应根据全面评估结果、康复目标、康复场所以及可提供的仪器设备等综合考虑,量身订制。
肺康复运动方式分为有氧训练、阻抗训练、平衡柔韧性训练、呼吸肌训练等,一般可以选择多种运动方式联合进行。
有氧训练又称耐力训练,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打球等。
阻抗训练又称力量训练,训练方式通常包括器械训练和徒手训练。器械训练主要包括哑铃、弹力带、各种阻抗训练器械等;徒手训练采用抗自身重力方式,如深蹲、俯卧撑等。
平衡柔韧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柔韧性,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有重要作用。常见的柔韧训练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呼吸训练强化肺功能
呼吸肌功能下降是导致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不足、气促的常见原因之一,呼吸训练是改善呼吸困难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肌耐力训练。
缩唇呼气:用鼻深吸气,用嘴呼气,呼气过程中嘴唇收缩呈吹哨状缓慢吐气,吸:呼=1:2-3;每次5分钟,开始每日4-5次,根据身体情况,逐步延长每日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
腹式呼吸:可用三种体位(卧、坐、立)训练,采用“吸鼓呼缩”呼吸方式。双手分别置于胸前及腹部,呼吸时胸部尽量避免活动,呼气时稍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按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吸:呼=1:2,每次15-30分钟,每日2-4次,训练过程中,如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中止训练。
有效咳嗽训练:取坐位、半卧位或站立位,四肢放松,深吸气后屏气2-3秒,然后张口,声门打开的同时,腹部收缩用力咳嗽,连续2-3声,3次/天,每次5分钟。
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呼吸操
呼吸操:呼吸操不仅缓解肌肉紧张,还能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运动耐力,恢复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胸闷、气促等症状。
爬楼梯训练:可根据自身情况,每次爬2-3层,然后平地步行2-3分钟,循环进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次,2次/天。
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深度和强度选择,注意循序渐进。一般来说,运动时有中度呼吸困难和疲劳状态即可;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疲劳状态,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应立即停止。呼吸功能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持续受益,贵在坚持。
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在全面评估基础上,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促进健康行为的长期保持为目的,通过康复训练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再住院风险。
服务热线:0311-898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