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刘先生患有胆结石多年,总觉得是“小毛病”,又对手术有畏惧心理,多年来,一直对疾病持不闻、不问态度,前段时间,因间断出现右上腹痛1个月,到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检查,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不光滑,胆囊内结石伴沉积物形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标本可触及胆囊内结石,大小4×3.5cm,胆囊壁部分增厚,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
胆囊癌是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40岁以上者好发,女性多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导致该病早期诊断率较低,且胆囊癌易侵犯肝脏,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胆囊癌患者预后差, 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 5%。
普外肛肠科主任张丙贵介绍,胆囊癌常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黄疸、腹部肿块,其他表现包括呕吐、厌食、消化不良和腹胀。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严重时会发生剧烈腹痛或放射痛。胆囊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胆管绞痛或慢性胆囊炎。萎缩胆囊伴有内容物、胆囊充填性结石、胆囊壁增厚不明显伴多年胆囊结石、肝门部肿块以及以靠近胆囊的肝脏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需警惕胆囊癌的可能。
胆囊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多发结石、结石直径大、质量大对胆囊黏膜造成的创伤风险高,可诱发胆囊黏膜化生、增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胆囊癌。
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与胆囊慢性炎症相关,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多有胆囊炎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胆囊结石对胆囊黏膜的反复物理刺激可导致胆囊内持续的低级别炎症,容易诱发胆囊壁钙化,甚至形成瓷化胆囊。约 21% 的瓷化胆囊与胆囊癌发生高度相关。同时,胆囊结石还可产生次胆汁酸等致癌物质,诱导胆囊癌变。结石的反复刺激还会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汁瘀滞,进一步加重胆囊炎症和促进结石形成,形成恶性循环。
张丙贵介绍,防治胆囊癌,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预防,尽早就诊并治愈胆囊慢性炎症、胆结石及胆囊息肉等疾病,及时阻断胆囊“炎—癌转化”,防患于未然。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整合与胆囊癌发展相关的因素,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对具有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及可疑胆囊癌变者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癌目前采取外科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术后需3个月或半年定期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肿瘤标记物、肝功能等。其他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可延长部分胆囊癌患者生存期或改善症状,基于精准医学诊疗体系的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未来治愈胆囊癌的曙光。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是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科室,目前擅长开展的腹腔镜各类手术包括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膈疝及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切口疝及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 IPOM、TAPP、TEP)、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
服务热线:0311-89892556(门诊) 0311-89892575(医办室) 0311-89892576(护士站)
专家简介:
张丙贵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拥有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是全国著名肛肠病世家芮氏第八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老年医学会慢性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肠胃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省厅级科研奖项5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大肠疾病,如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肠息肉、肠梗阻、便秘、结直肠肿瘤等;腹腔镜微创治疗胆囊疾病、无张力疝修补、胃肠肿瘤等。
李红艳 主任医师,河北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镜室主任/普外肛肠科副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大肠疾病如痔、瘘、肛裂、直肠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在甲状腺、乳腺疾病、胃结肠肿瘤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胃镜、结肠镜操作及内镜下治疗技术。
辛兴涛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擅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练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胆囊切除术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