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正文
脑卒中,走不稳,赶紧来做平衡训练吧!
作者: 龚拴成
日期: 2021-08-24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是限制脑卒中患者步行和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卒中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

 

 

  平衡就是一种姿势控制的能力,使患者在进行功能活动期间保持稳定的姿态,并在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不会跌倒。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不能很好地将身体重心控制在支撑面以内的情况,表现出非对称性姿势,这就增加了患者摔倒的风险。神经损伤后,若要恢复完成功能性动作的能力,须重新学习在支撑面上平衡身体的各部分。

 

 

脑卒中后的平衡康复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  患者首先练习双手置于双膝无外在支撑情况下的静态平衡。开始时可让患者看着正前方的钟表或者其他标志物帮助稳定头部。在能不扶床的前提下坐稳,轻轻地推或拉,使重心轻微移位,以激发患者的自动态平衡反应。

 

 

   自动态平衡  当患者能使双上肢自由进行活动时,可练习上肢在空间不同的地方定位、交替轻拍,如捡拾小木块、伸手取物、抛球等二级坐位平衡练习,促进患者对肩胛带的控制。

 

   他动态平衡  当患者在坐位可自如活动的时候,可以在轻外力的作用下(各个方向轻推肩关节),练习腰部的力量和控制。

 

   站位平衡训练

 

 

  同坐位平衡的三级训练相同,患者从双足站立静态平衡,到双足站立下自主运动,如蹲下取物,双足交替站立等,最后完成上下台阶训练,以及单足站立。

 

  训练早期时,应借助姿势镜的视觉反馈进行练习。

 

   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为功能运动链的中心,是所有肢体活动的基础。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助于改善躯体在非稳定情况下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平衡功能。

 

   训练方法:

 

  仰卧位下的双下肢抬离床面;

 

  仰卧位下双手触碰膝盖;

 

  仰卧位下的抬头看脚尖;

 

  俯卧位下的躯干伸展训练;

 

  每组10-15次,每天2-3组为宜。

 

  平衡训练需经康复医师评估后,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练习,以防意外发生。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根据神经系统疾病遗留的后遗症,从早期康复入手,致力于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继发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如针对运动障碍,采用减重步行训练、被动运动训练及经颅磁刺激等;针对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冷刺激和空吞咽法、模拟吞咽训练法及口唇和舌训练等;针对心理障碍,采用心理治疗等。与此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早期针灸、中药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可到康复医学科(医院住院楼5楼)咨询治疗。

 

  服务热线:0311-898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