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真想饱饱地睡上一觉啊!”这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门急诊护士长闫志学听到身边“美小护”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些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了!”闫志学说,医院门急诊共有13名护理人员,其中有几名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5后,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起来充满活力,就像一个个“充电宝”,随时可以蓄满能量“满血复活”。
2021年新春,新冠疫情突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门急诊护理团队承担起多重重任。预检分诊,核酸检测,接诊、抢救、分诊急诊患者,陪同发热患者就诊、检查等,医院里随处可以看到门急诊“美小护”忙碌的身影。
上左:认真专注的样子,真美
上右:爬楼梯走专用通道,运送检测标本
下左:采集核酸标本后,认真核对信息
下右:为了减少大家排队等候时间,护理人员利用中午吃饭休息时间继续打印条码
春节前后,随着返乡人员和复工复产人员增多,医院核酸检测任务急剧增加,每天要检测1千人左右,最高峰时,前来检测人员达到3000余人。打印条码,核酸采集,信息录入,送检标本,核对受检人员信息,数据上报……门急诊专门抽调出6名“美小护”,轮班迎战核酸检测任务。虽然检测高峰时,医院统一部署增设了5个核酸采样点,并从各科室抽调精英护士前来“助战”采集,但门急诊的护理人员依然非常忙碌。完成一天的采集工作,还要上报当天的核酸采集数据,白天工作忙,数据核对整理不完,晚上就带回家继续核对整理。刘晓敏孩子才1岁多,为了不影响工作,就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还动员家人帮着一起录。由于劳累,马倩和马蕾这两个“女汉子”,一个感冒了,一个肩周炎复发,她们居然没请一天假,硬是抗了下来。大家常常加班到凌晨二三点钟,第二天7点半,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
前来检测的人多,排队时间一长,大家难免有情绪。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感觉排队时间长,开始变得烦躁,对着正在维持秩序的闫志学不停地大声抱怨,周围的人也表露出不满情绪。闫志学耐心解释,还领着小伙子参观每一个环节,并进行计时,小伙子惊奇地发现,每个人员完成采集时间是26秒,如果加上录入信息、打印条码这些程序,一个人的采集时间平均1分20秒,这样的速度让他惊讶,看着忙碌的医护人员,愧疚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临走时,他特意到党办室写下了表扬信,感谢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严谨·认真
上:接诊急诊患者
下:接诊护士为急诊患者采集核酸
春节期间,急诊患者也急剧增加,为急诊患者检测核酸,协调相关科室紧急救治,急诊护士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上夜班成为“美小护”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只有上夜班,她们才能在白天“奢侈”地睡上一觉。
预检分诊处设在住院楼大厅入口处,冬日的寒风穿堂而过,高策就这样在寒风“夹击”下,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高策是门急诊护理团队的惟一一名男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前段时间,高策的父亲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春节期间,医院全员在岗,高策依然坚守在预检分诊岗位上,严把防疫关口。大年初一,高策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得知妈妈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看到别人家阖家团圆触景生情,思念刚刚过世的亲人痛哭不止,他再也抑制不住悲伤之情,泪水夺眶而出。即便如此,春节期间,高策也一直值守在预检分诊处,认真指导来院人员做好信息登记、体温监测,物品消毒……没有休息过一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正是这些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构筑起安全防线,才能有千家万户的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但愿人间无疾苦,所念之人皆幸福。这是我们和门急诊“充电宝宝”们的共同心愿。
而此时此刻,“充电宝宝”的小心愿是:饱饱地睡上一觉,充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