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老年病医院爱心接力进行时
时间:2020-01-13 19:18:32
作者:河北省老年病医院
2012年5月28日晚上9点,忙碌了一天的赵军兰护士长,拿起当日的《燕赵晚报》,准备边放松,边浏览。然而第一版的一幅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她的眼球,这不是我们经常家庭治疗的陆仁惠老人吗?他怎么了?急忙翻到第五版仔细阅读,内容是这样的:<br />
昨日11时50分,省会裕华路与西大街交叉口,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自东向西行驶到路口中央时,与一辆准备从西大街拐入裕华路的小轿车发生刮蹭。老人重重地摔倒在地,轿车女司机急得直跺脚。“路口有情况,赶紧去救人!”离出事现场不足30米远,就是科大警务站。正值班的李警官和同事迅速在现场设置了提示标识,防止其它车辆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大爷,您怎么样,可以站起来吗?”李警官蹲下身问道。但老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表情十分痛苦。看到老人头部右侧出现了淤血等情况,李警官赶紧拨打了120及122。12时许,老人逐渐恢复了意识,在李警官等人的帮助下,老人被扶到路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考虑到天气炎热,一名巡防队员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戴在老人头上。这时,一名过路的市民主动撑起一把伞,为老人遮阳。40分钟里,这把伞一直未放下。开车的女司机看到老人状态不好,急得哭了起来。“你别着急,事故的具体原因民警会调查清楚的。”李警官一边安慰女司机,一边在扶起来的三轮车中查看物品,找到一个笔记本,通过上面的电话联系到老人的老伴。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老人进行了血压等方面的初步检查,并要求老人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但老人却连连摆手。12时30分,老人的老伴赶到现场。“他73岁了,得过脑血栓,很怕去医院。”老伴解释道。12时50分,经过医护人员和众多市民的现场照料,老人的身体状态恢复了正常。经过协商,老人决定回家。“太谢谢大家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热心人帮忙。”老人的老伴非常激动,临走时不住地对大家表示感谢。<br />
看完这些,赵军兰护士长一下子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这不是陆叔叔和肖阿姨吗!路叔叔的脾气我是知道的,肯定是因为拒绝去医院才在烈日下呆了40分钟。”职业的敏感促使她立即查找老人的电话,“肖阿姨,我是军兰,我刚看到报纸,路叔叔情况怎么样?”当得知老人回到家后一直说头痛,但没有呕吐等其它危险征兆时,她的心稍微平静一点,并告诉家人一些注意事项,病情如有变化,立即给她打电话。就这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捱过了这一夜,晚上也没接到老人家的电话。<br />
第二天一早,赵军兰护士长早早来到医院,在交班会前就向霍猛主任做了汇报,霍主任立即召开全科医护人员紧急会议,部署工作,成立“爱心救助小组”,大家踊跃参加。短短几分钟内,一个由霍猛主任任组长,赵勇军、赵军兰、王志爽、卢江曼为成员的小组成立了。经验丰富的赵勇军副主任医师和赵军兰护士长前往患者家中查体,测量血压、血糖、体温、做心电图,详细问诊、仔细检查。多年的疾病缠身,老人对就医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经过反复劝说,老人终于同意到医院做个CT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脑挫裂伤。可是固执的老人坚决拒绝住院治疗并强烈要求回到了家中。霍主任根据老人以往病史,患有冠心病、心衰、糖尿病、脑血栓等多种疾病以及现有的外伤史,制定了周密、安全的治疗、护理方案。<br />
有了方案,王志爽副护士长和卢江曼护士立即为患者取好药,携带药品、物品、氧气瓶、抢救药品等赶往患者家中。然而所做的一切并不为患者所接受,只得继续做工作,5分钟,10分钟,这个固执的“老小孩”终于在我们的保证“不扎痛”的条件下,妥协了。为了降颅压使用了“甘露醇”,该药使用有很多的要求,快速、不可外渗,观察副作用等。为了保证安全,两位护理人员一直守在患者的身旁。老人一直在喊着头痛。护士一边观察,一边为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如何吃饭,如何吃药,如何观察尿液。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紧张不安情绪。三组液输完了,患者那一声接一声的呻吟声逐渐停了下来。<br />
就这样不管酷暑炎热,还是刮风下雨,医护人员总是每天按时赶往患者家中,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血糖,询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吸氧、输液,虽然没有在医院的便利条件,但工作依然做得滴水不漏,一丝不苟。<br />
七天过去了,患者病情已明显好转,身体趋于恢复,这位固执的老人终于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治疗虽然结束了,然而我们对老人的关心仍会继续下去……<br />
回想事情发生后的十来天时间,这位多病的老人,并没有感到孤独与无助,而是被浓浓的爱意所包围。那位撑伞40多分钟的路人,那位秉公执法、热心助人的警官,众多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无私帮助,自己也许只觉得是举手之劳,然而对患者就是爱的涓涓细流。看到这些人,难道我们还担心有一天当我们摔倒时找不到一只温暖的手吗?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心内科 王志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