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求发展 管理创效益
时间:2020-01-13 19:18:32
作者:河北省老年病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 杨望新 我院为完善科室建设,于2001年成立了神经内科。科室成立伊始,我科就确立“和谐求发展,管理创效益”的发展思路。在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兄弟科室的良好合作下,经过十年的努力,科室规模从小到大、学科发展由弱到强、治疗病种由单一到治疗神内各种疑难病例,诊治水平大幅提升,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其中凝结着科内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科室全体同志的无私奉献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团结、奉献、战斗的优秀团队,才有了科室较为快速满意的成长、发展与壮大。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现有开放病床41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9%以上,疾病治愈率达到95%,科室收入年年增长。多次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在医院为我科投入不多的条件下,收入一直保持在院内前列,成为我院的支柱科室。这与我科全体医务人员艰苦奋斗、不断学习、创新、奉献精神是密不可分的。<br />
我作为科主任,常常告诉大家医院是大家的,科室也是大家的,每天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更是为了患者在我科愉快的治疗和早日康复。我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医生和科室管理者的责任,经常加班加点,不分周末和节假日,始终牵挂着病人,大量时间用在病房内,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病区内的状况,尤其是对危重疑难病人的病情及时指导救治,随时处理和协调科室内的行政事务,使科室临床工作始终处于高效顺畅的运转状态。如果一线值班医生人手太少,加入到一线值班也是常有的事。对承担着大量繁重医疗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更要加倍关心爱护。小到值夜班者的早点,大到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婚姻大事都装在心里。对于患者,每天深入病房了解他们情况,夜间睡眠怎么样,有没早饭,早饭吃的如何?这么多年来,我坚持这样做,也要求大家这样做。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医护和医患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工作氛围。许多患者多病缠身,多方求医,刚到我科时百般挑剔,为难医护人员,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全方位的关爱,大多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我们忠实的病友和义务宣传员,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病人。<br />
我们不仅要为患者治病,还要为患者提供和谐的治疗环境,尽力满足患者生活上的一切合理要求,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神经内科自建科以来,在我的努力倡导下,科内同志积极配合,科室形成了分工协作、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和传统,不管是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医医之间还是护护之间、护患之间都是如此,相互关心,互相尊重,相互补台,真诚相待,不搞小团体,不传播小道消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为科室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把“文明行医、优质服务”作为无声的科室文化。作为科主任,我一直关心每位员工的成长,给每位员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家不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谐,而且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帮助找准定位,在专业上不断追求进步,完善并超越自我。整体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进步推动了科室的整体进步。<br />
科室的良好发展态势还得益于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狠抓优质服务,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诊疗水平。这十年来艰苦曲折,但终归发展势态良好。主要是在科室管理中体现为:作为科主任,我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处处在行动上起到表率带头作用,而不是泛泛的说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并把人员分组管理,各项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团结协作,共同为科室制定的目标奋斗。对科室管理小组既要做到授权限、压担子、还要重扶持,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管理方面:加强各级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及考勤纪律的管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制定并执行了科室详细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天的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等。规定主任每周二查房,副主任、 主治医师每周三、 五查房,住院医师每天查房。用一位病人的话说就是:“杨主任每次查房都要和每位病人亲切交谈,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 我坚持每周主持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从而快速地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诊疗水平,提高了全科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总是督促大家,工作再累不能忘记业务学习,工作再忙也要把科里每一位病人的情况装在心里。<br />
科室不仅定期进行病案讨论及科内院内讲课学习,还根据神经内科专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优势,给每位医护人员提供外出进修学习、交流、读研的平台。鼓励大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总结撰写科研论文论著,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多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参加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会的横向联合科研,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应用新技术,多外出听课交流,目前科室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良好的人才梯队,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多多宣传我们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品牌。让每位医护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今后的成长发展空间。 科室在分配方面一向体现科学性、公平性、 全公开、全透明的原则,一直推行“四公一议”制度即:事务公开、奖惩公开、工作绩效量化公开、内部分配公开及民主评议制度,体现同工同酬、体现绩效,通过绩效管理促进发展,由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同时抓好科室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决抵制和打击不正之风。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br />
我要求科室的护理人员,患者一经办理入院手续,就有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科主任、护士长等,及时为新到病人打水,提供卫生用具,并为特殊病人介绍各种治疗饮食,让病人感到宾至如归。危重病人入院后,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及时开导病人的家属,给予心理支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病人出院时为病人发放服务卡,送病人上电梯。此外,我科还推行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坐、立、走),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能得到悉心的护理,还能学到出院后所需的一些自理技巧,解决患者出院后无人护理的后顾之忧。定期召开病员座谈会,了解科室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以最快速度了解病人的所需所想,并尽快帮助病人解决。正是由于神经内科从上至下,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稳扎稳打,严把质量关,才确保了每位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面对众多“忠诚的患者朋友”,我深刻认识到“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患者的信任是最好的广告,每位患者都是我们的名片,只有把好质量与服务的两扇大门,才能逐步赢得患者的青睐,才能获得长远效益,这才是科室发展的长久之计。<br />
我在狠抓科室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注重沟通。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许多病人或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误解,源于医患之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我们科室始终把与病人的充分沟通作为治疗环节的重要内容。用心充分地沟通,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为此,科里不仅对医患、护患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作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规范,而且我也经常把所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科里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久而久之,大家不仅擅长沟通,而且肯于去用心沟通。每个病人入院后,医生都进行详细的问诊,全面的查体,上级医生进行精辟的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制定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诊断、疾病发展过程及预后,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所有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答。患者出院时向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指导功能锻炼方法及如何预防疾病再发,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复诊,对行动不便的进行上门随访。每一次温暖的问候,都让病人和家属非常感动。我经常强调定期随访不能只流于形式,而要实实在在地去作,不是“份外事”,而是医者的“职内事”。通过定期随访,既能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又能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者自身素质。<br />
在神经内科,患者和医护人员关系融洽,亲如一家,患者不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有效诊治和悉心照料,出院后,医护人员还定期随访,随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和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者在全程指导下获得最大收益。我科从开展这一服务以来就深得病人的好评,通过电话咨询,上门随访等方式定时提醒患者服药、复诊和讲解健康教育知识,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服务。由于病人病程周期长,很多出院的病人还带有胃管、尿管,部分病人出院后还需要医务人员进一步帮助。为了满足病人需求,医护人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门为病人更换胃管、尿管,指导病人预防压疮、如何做好家庭康复锻炼等。<br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神经内科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和谐和管理的结晶,感谢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愿我科与医院同仁共同进步,共享医院发展的美好明天。<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