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大年初四,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心内二科介入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脉病变精准支架植入手术,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精准介入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患者张先生,68岁,因心前区闷痛、心悸加重3天来院就诊,经完善相关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狭窄程度约90%,对角支近段最重75%狭窄,回旋支远段管状性狭窄,最重约80%狭窄,结合患者心电图表现,考虑回旋支血管为此次发病的“罪犯”血管。
为了精准评估血管病变的情况,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充分讨论、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为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明确血管内狭窄情况及斑块性质。通过IVUS检查及精确测量,发现回旋支远段斑块率约70%,中膜管腔最重狭窄处面积仅为2.10平方毫米(1.48mm×1.77mm),诊断为回旋支血管管径重度狭窄。
心内二科介入团队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于回旋支远段狭窄处精准定位植入一枚冠脉药物支架,术后提示支架贴壁良好,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诊断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出诸多不足,如只能显示管腔情况,不能显示病变所在的管壁和斑块情况等,极有可能导致医生低估冠脉病变程度。
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是将头发丝般粗细的超声探头送入靶血管内,在血管腔内进行360°扫描, 实时显示血管截面图像,除了可显示管腔形态外,还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初步确定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通过准确的定量分析,测量血管直径、横截面积和狭窄程度,可识别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发现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尤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IVUS可对其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确定其狭窄程度及病变类型,以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IVUS可以用于指导支架置入、评价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贴壁不良、探讨支架内血栓发生机制等方面,以及更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有效管腔的大小、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及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在支架置入前为选择合适的支架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术者能够更好地选择支架的直径和长度,使支架和血管更好地匹配。在支架置入后,可对支架的大小、位置、形状、贴壁程度、对称性和展开满意度进行系统评价,保证支架充分而不过度扩张。
术后管腔面积IVUS相对于冠脉造影是一种更加精确、更为直观的影像学补充。更像介入医生的眼睛,帮助看清血管内部的结构,更能全面了解冠脉病变情况,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系统(IVUS)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进入冠脉介入精准治疗时代,填补了医院在冠脉腔内影像技术的空白,使冠脉评估更精准、更严密,为PCI治疗提供更强有力的影像学指导。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心内二科擅长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的评估、诊治。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同时开展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诊疗特色明显。
服务热线:0311-89892577 0311-898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