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涉及有毒有害品生产企业超过1600万家,涉及30多个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居世界首位。2011年4月18日卫生部公布2010年我国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专家指出,由于职业病漏报严重,我国的职业病发病人数远不止这些数字。
河北省的职业病发病情况亦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约2万余家,接害工人约169.8万。省卫生厅杨新建厅长在“2011年全省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曾形象地说:“我省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因为这个不合理我们占了三个一亿吨,我们年产钢材一亿吨,年产水泥1亿吨,年煤耗量1亿吨”,这三个一亿吨折射了我省的职业病突出问题:据我省疾控中心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省新诊断职业病病人573例,比2004年增加77.3%。其中尘肺病是主要职业病。
我国自1954年起开始建立职业病防治的专业机构,目前我国有独立的职业病防治院所60余家(其中省级12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272家、职业病诊断机构492家。至1980年后,在卫生部领导下,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为中心,建立了七大行政区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中心,各省、市及各大工业部门相继成立了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营、集体企业转为国有、集体、私有、独资、外资、合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也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机构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卫生机构和职能划归卫生监督所;大部分省份的专业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院划归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临床划归综合性医院;还有少部分省份保留了独立的专业性职业病防治院。
2011年3月卫生部卫监督发〔2011〕20号文《卫生部关于切实履行职责 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我国正处在职业病的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极其繁重。”
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及管理也成为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积极筹备并落实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