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期已经结束,但健康控糖不能停!节日期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享受了传统美食粽子,现在节后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啦。以下是一些节后控糖的建议,帮助大家恢复健康的生活节奏。
饮食调整
粽子选择与食用
如果在节日期间吃了较多粽子,节后要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比如米饭、面条、馒头等,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全麦、糙米等粗粮。
避免再次食用高糖、高脂的粽子,如豆沙粽、蜜枣粽、肥肉粽等。如果还想吃粽子,可以选择杂粮粽、咸肉粽等相对健康的类型,且每次食用量控制在半个到一个小粽子(约50-100克糯米)。
吃粽子时,搭配大量蔬菜(如绿叶蔬菜、黄瓜、番茄、西兰花等)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延缓糖分吸收,增加饱腹感,稳定血糖。
恢复正常饮食结构
按照平时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三餐,保证足够的蔬菜、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控制油脂摄入,避免食用油炸、油煎等高脂肪食物,尽量采用清蒸、煮、炖、烤等烹饪方式。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持定时定量进食。
运动与监测
餐后运动
在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左右(避免刚吃完就剧烈运动),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散步、太极拳、做家务等。这能有效帮助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注意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中暑。
加强血糖监测
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尝试吃粽子或不确定成分的食物后。
了解不同食物(特别是粽子)对自身血糖的影响,为以后提供参考。如果发现某次餐后血糖飙升,要分析原因并在下次调整。
感觉不适时(如心慌、出汗、头晕)及时测血糖,警惕低血糖或高血糖。
药物与作息
按时按量用药
严格遵守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绝不能因为节日或觉得吃得不多就自行减药或停药。如果需要调整药物(尤其是胰岛素),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警惕低血糖
如果活动量增加或进食量比预期减少,低血糖风险可能增加。随身携带糖果、葡萄糖片等急救糖源。
保证充足睡眠
作息不规律、熬夜也可能影响血糖波动。
保持心情愉悦
放松心情,避免因过度担忧饮食而产生过大压力,压力也会影响血糖。
供稿|内分泌消化科 袁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