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多,湿度大,天气闷热
40天“超长待机”的三伏天
怎一个“热”字了得
“蒸烤”模式下,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了应该怎么办
这份防暑指南请收好
↓↓↓
高温与中暑
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超过机体适应范围,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感到不适,应该怎么办?
脱离高温环境。感到不适,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处于20-25℃的房间内平卧位休息,松开衣服,打开空调或电扇。
体表降温。饮用淡盐水或功能饮料。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可在腹股沟、颈动脉、腋窝处放置冰袋,注意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
重度中暑患者请立即拨打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急救热线,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急救热线:0311-89918120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阵地,配有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吸引、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液泵、微量泵等医疗监测及救治设备。承担着内外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即时启动急诊绿色通道,为各种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咯血、重症哮喘、急性脑血管病、抽搐、晕厥、昏迷、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创伤出血、骨折、急性中毒等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