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近些年在糖尿病领域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就不得不提到“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大庆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糖尿病研究的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1997年,国际著名的糖尿病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的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随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研究首次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具有长期的预防作用,而且可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1986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教授与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吴英恺教授、从事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多年的大庆油田总医院胡英华教授合作,经过前期调查,最终选择汇集了全国各地人群、人口流动性较小、公费医疗覆盖率高、卫生人员充足的大庆油田地区作为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地点。
当时大庆的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大庆人民吃得好,动得少,肥胖者较多,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第一阶段 对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预防
研究团队联合大庆当地33家诊疗单位,对110660人进行筛查,最终筛查出577位糖耐量受损患者,平均年龄46.6岁。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研究,其中干预组又分为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饮食加运动干预三组,在6年的时间里,不断督促这些高危人群进行规律的运动和严格、合理地控制饮食,阻止他们进展为糖尿病。6年的辛劳终于迎来了花开时刻,“糖尿病能够被预防”这个结论被世界公认。
第二阶段 延续 30 年的干预效应
6年干预结束,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新的更加艰难的目标,即糖尿病的干预能一辈子有效吗?预防了糖尿病,能降低后续长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吗?根据20~30年的随访结果,研究团队证明:
6年干预影响14年。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有长达14年的后效应。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的第20年,干预组比非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少了47%。
微血管获益。生活方式干预使威胁视力及至失明的视网膜病变减少了高达 47%,这在全世界也是首次论证。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到研究的第 23 年得出结论,心血管获益。生活方式干预使心血管死亡减少了40%,全因死亡率减少了30%。这是中国研究者在全世界第一次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死亡”。
第三阶段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根据随访结果发现,干预后30多年,心血管死亡率的确维持了20年的结论,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已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无疑将是中国人对世界糖尿病研究的又一重大贡献。
至此,中国人的“大庆研究”,从30多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在全世界第一次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回答了一系列的疑问。
大庆糖尿病研究的成果
◆ 糖尿病能预防
◆ 糖尿病能长期预防
◆ 糖尿病的预防能降低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概率及死亡率
在“大庆研究”的启示下,芬兰、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都进行了类似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研究,陆续证实了“大庆研究”的结果,从而奠定了中国糖尿病预防研究在世界的领跑地位。
对于糖尿病预防,有个“500111”推荐,即每天要运动半小时,一周要运动五天,这是“5”;不喝甜饮料,就是“0”;晚饭后不再吃东西,也是“0”;肥胖者每顿饭要少一两粮食;蔬菜至少要一斤;每周外出聚餐最多一次,这就是“500111”糖尿病预防方式。
100%健康=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有60%都是取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健康的钥匙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变成习惯,就能把糖尿病关入牢笼。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分泌消化科擅长内分泌、消化、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下肢动脉闭塞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老年慢性病形成。
服务热线:0311-89892586 0311-8989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