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失眠大多源于心病
时间:2021-03-18 16:36:53
作者:文字整理/耿丽洁

  时下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季节,可也有不少人苦恼于“今夜无眠”。

 

  其实,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60%以上的睡眠障碍源自“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让我们听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科主任刘翠青聊聊失眠与心理的那些事。

 

  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假性失眠”

 

  “医生,我又失眠了,我昨晚又是整夜没睡,到了白天,觉得特别疲倦,还头晕、乏力……”

 

  在门诊、在病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可是,经过睡眠仪器监测显示,这些患者的睡眠并无异常。而且,护士夜间多次查房,他们都毫无察觉,可见他们是睡着了,还睡得比较熟。临床上,把这样的失眠叫作“主观性失眠”,又称为“假性失眠”。这些患者实际上睡得并不差,但总是认为自己入睡困难,或睡眠减少,导致白天精力下降,疲劳,甚至继发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种“假性失眠”就是较典型的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失眠,在治疗时找出背后隐藏的心理致病源,失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失眠与抑郁是“孪生兄弟”

 

  失眠与抑郁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抑郁多表现为失眠,而失眠后又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两者常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来院就诊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症状。

 

  85岁的崔老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近两年,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了,周围一些老同志相继过世,心理上逐渐引起了恐慌,开始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白天不爱讲话,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严重时,一天24小时都无睡意,即便用药,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饱受失眠折磨的崔老感到筋疲力尽,非常痛苦。1月前,到老年科住院治疗,经过医生耐心细致地问诊、检查和临床观察发现,崔老不仅患有失眠,还患有中度抑郁,经过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疗和心理疏导,崔老才逐渐恢复健康。

 

  失眠可防可治,不必过于紧张

 

  失眠症由外部因素和心理因素所致,在临床治疗时,会综合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失眠可防可治,不必过于紧张。

 

  要想预防和战胜失眠,首先对失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睡不好并不等于失眠。 失眠症是一种疾病,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病程持续三个月,才可以诊断为失眠症。 短暂的睡眠不好人人都会出现,一般可以自行改善,不必因此过分担心。

 

  其次, 预防失眠需要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 尽量不要熬夜,年轻人要尽量避免熬夜看电脑、玩手机,睡前精神放松,不要过饥过饱,睡前尽量不要饮酒、抽烟等,遵循睡眠规律,可有效预防睡眠障碍。同时,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学会找出口宣泄,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等,都会对情绪和睡眠有帮助。

 

  同时, 失眠需要鉴别是短期失眠还是长期失眠,三个月以内的失眠属于短期失眠。如果是长期失眠,需要到神经内科去鉴别,判断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果是伴有睡眠障碍、呼吸障碍,要考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进行睡眠监测。因此,一旦反复出现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等症状时,就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让专科医生先评估,分析失眠背后的原因,对因治疗,切记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专家简介:

 

  刘翠青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主任医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科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中老年保健协会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睡眠医学学会理事会理事,石家庄市医学会卒中预警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一体多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睡眠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疗。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失眠门诊主要针对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各种类型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不宁腿综合征、睡眠行为异常及其他睡眠相关疾病,通过睡眠量表评估筛查、睡眠监测等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对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等,进行综合的检查和治疗。

 

  咨询热线:0311-89892651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