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认识,早防早治,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从 2006 年起将每年 3 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世界肾脏日是 3 月 11 日,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精彩人生”,旨在以患者为中心,赋予患者和照顾者力量,带病快乐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慢性肾病,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孙立新为大家详解慢性肾病相关知识。
慢性肾病 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肾病。目前,全世界有 8.5 亿人患有肾脏疾病,在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已高达 10.8%,即10个人中有一个肾脏病人!全球因慢性肾病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正以每年 5~8%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 2040 年,慢性肾病将成为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杀手。目前,大多数慢性肾病难以根治,治疗目标定位在控制并发症和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得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好发于体质较差、有基础疾病、经常乱服药物者, 出现下列现象,应尽早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 眼睑、面部水肿,脚部、踝部水肿;
● 疲乏无力,精力不充沛;
● 夜尿增多;
● 高血压,尤其是年轻人高血压;
● 尿中有泡沫;
● 尿颜色加深,尤其是在感冒后;
● 恶心、呕吐,食欲降低;
● 面色及甲床苍白;
● 口气中尿骚味;
● 皮肤瘙痒。
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检查 查看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有无异常,可以诊断有无感染、贫血等,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
尿常规检查 可以查看尿液中有无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有损害。
肾功能检查 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脏损伤部位和程度,有助于慢性肾病的诊断,常用指标如尿素、肌酐和一些电解质。
组织学检查 明确慢性肾病诊断结果,指导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慢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早期筛查,定期复查 基础病多,高危风险人群,应注意早期筛查;明确疾病后应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规律随诊。
避免加重肾脏疾病因素 饮食上总体需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早期正常饮食,中晚期则需限制蛋白摄入量,多食蛋清、牛奶等优质蛋白;成年人对于猪牛羊肉等摄入,每天最好不超过100g。
积极有效控制原发病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注意平稳下降,定期监测,且要避免诱发加重原发疾病的因素;尽量使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根据国际权威指南意见,对于大多数伴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血压控制的靶目标为<130/80mmHg,老年人则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血脂治疗目标为LDL-C水平降至2.26 mmol/L以下,并发冠心病者降至1.86mmol/L以下;TG降至1.5 mmol/L以下。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需特别注意。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和积极有效控制各种感染。
监测出入量 尽量使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包括饮水量,有静脉液体输入的要注意静脉液体进入量)少于排出的液体量(包括尿液、汗液、大便等),保证机体处于负平衡状态。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锻炼过程中要轻缓、量适当,可分次训练,避免过度劳累等。
得了肾病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方面: 低蛋白、低磷饮食。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适当的饮水量。限制钠盐、液体和蛋白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铁。忌吃油煎熏炸之类不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面: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避免过量饮酒。避免熬夜,避免劳累,保持健康体重,适当的体育运动。
孙立新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独创“清、降、疏、导”的方法,治疗各型肾病、糖尿病肾病,清除顽固性蛋白尿、血尿,稳定了病情,控制向肾衰发展,减轻服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和撤减激素引起的疾病复发;采用中药肠道透析及中药排毒疗法,有效延长了透析间歇,延缓肾衰发展,降低肌酐、尿素氮、尿酸。
专家简介:
孙立新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专家组成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血液病,肿瘤以及老年疑难杂症。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病专业组组长单位。中西医结合采用益气扶正,疏肝解郁,润肠通便,清热滋阴等方法,治疗老年性疾病,如老年肾病、血液病、肿瘤及老年疑难杂病等取得良好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方法,即“营养加心理,个体加指南”,擅长治疗老年眩晕、汗证、失眠、瘙痒、褥疮、消渴、便秘、关节肿痛、水肿、哮喘、腰腿疼痛,擅长应用中医中药、针灸、刮痧、拔罐、小针刀、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推拿、药浴等治疗老年疾病,注重老年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倡导中西医结合全心全心意为患者服务。
服务热线:0311-89892656(门诊) 0311-89892669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