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康复专家教您进行呼吸肌训练
时间:2021-01-25 20:33:30
作者:文字整理/董毅

  呼吸肌训练可增加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减低呼气末肺容积、改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肌功能,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肺炎发生率,还可帮助患者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呼吸训练

 

  那么,什么是呼吸肌?又如何进行呼吸肌训练呢?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杜怀章教您如何进行呼吸肌训练。

 

  什么是呼吸肌?

 

  只要与肋骨相接的肌肉,通常直接与呼吸相关。呼吸主要肌群包括横膈膜、肋间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与腹横肌等。此外,凡是连结在躯干上的,都属于呼吸辅助肌群,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菱形肌、胸大小肌、后钜肌、腰方肌等。

 

  呼吸肌训练主要方法:

 

  缩唇呼吸 用鼻缓慢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吹口哨样),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天训练3-4次,每次10-15分钟。

 

  缩唇呼吸主要是通过增加气道外口的阻力,预防小气道提前闭合,促进肺内残余气体的排出,提高有效肺活量,同时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降低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从而改善缺氧症状以及通气血流比例的失调。缩唇呼吸训练能够减少肺泡残气量,更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对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很有帮助。

 

  腹式呼吸 可用三种体位(卧、坐、立)训练,采取吸鼓呼缩的呼吸方式,双手分别置于胸前及腹部,呼吸时胸部尽量避免活动,呼气时稍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按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每天训练2-4次,每次15-30 分钟。训练过程中若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可停止训练。腹式呼吸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为1∶2。

 

  腹式呼吸能帮助患者调整呼吸模式,使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增加膈肌的作用。促进残余气体的呼出,提高潮气量。因此,腹式呼吸将膈肌的作用最大化,增加潮气量,降低功能残气量,改善肺泡的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从而提高呼吸效率,使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 ACBT是一种用于松动和清除过多的支气管分泌物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用力呼气。用力呼气由1、2次哈气动作组成,正常吸气后声门保持张开,收缩上腹部和前胸部的肌肉,由小到中量的肺容积进行呼气(手放在胸部和上腹部能感觉到震动),较快速地发出无声的“ha”。通过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以有效清除痰液,促进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康复。

 

  全身呼吸操 主要采取呼吸气功、瑜伽、六字诀呼吸操、经络锻炼呼吸操等锻炼方法,通过全身运动增加患者呼吸肌的肌力、提高患者呼吸耐力,改善焦虑、抑郁症状,调节情志,从而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

 

  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 通过协同刺激膈肌和腹肌,吸气时刺激膈肌,呼气时刺激腹肌,增加进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辅助排痰,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风险,防治膈肌萎缩,辅助脱机,辅助脱氧。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可依患者情况而定,通过视觉和听觉信号提醒患者调整。并采用同步输出电流模式,使刺激信号更容易作用于更深的肌肉和神经,避免了皮肤的刺痛感。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坚持中医特色和现代医学康复相结合,在开展针灸、刮痧、拔罐、熏蒸、水疗、中药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推拿治疗等传统中医疗法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开展偏瘫、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各种物理因子等治疗技术。成立呼吸康复专业团队,把减轻呼吸疾患的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性、生活质量作为康复重要目标,为患者制定适合个人实际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效康复治疗。 

 

  服务热线:0311-89892698 0311-89892696

 

  专家简介:

 

  杜怀章 副主任医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熟练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诊治疾病,擅长内外妇儿疑难杂症诊治,特别是“治未病”方面效果显著。致力于康复医学专业,曾研修于日本,将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声、光、电、热、磁及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言语吞咽治疗与传统医学的针灸、拔罐、刮痧、小针刀、贴敷、熏蒸、水疗、药浴、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推拿按摩、脊柱调衡等相结合,再配以中药内服,效果显著。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