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件事物紧密盖上或关住,严密而彻底封口,从而与周围事物相隔绝。而在医学上,封闭这个专业术语,更多是指对疼痛和炎症的阻断或局限,即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混合液,在痛点局部注射,从而起到止痛缓解炎症的作用。
目前封闭常用药=局麻药+糖皮质激素
“这针咋那么神?为啥大夫一针下去,我原来疼痛的地方立马就好了?”
原因就是药液里面含有局麻药成分。
回溯封闭的起源,起初医生应用局麻药普鲁卡因(Procaine)进行痛点注射,以制止神经刺激的产生、阻滞神经冲动的传递,阻断非正常的刺激向中枢神经传播,从而改善痛点局部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加速炎症的消退。因此早期的封闭治疗又叫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但是,由于普鲁卡因在体内代谢速度很快,常常在注射30-45min后疼痛症状即出现反复。此时,患者很快就又找了回来:“医生,这一针是挺神的,但是扛不了多久啊……”
于是,医生在普鲁卡因中加上了另一种药:去甲肾上腺素。微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收缩注药局部的外周小血管,减慢血液流动,从而减慢普鲁卡因的吸收,来维持药效。但很快,一些加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患者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皮肤坏死。原因是局部血管过度收缩、时间过长,从而使皮肤严重缺乏血液供应,导致注射局部皮肤溃烂。
二十世纪中叶,亨奇、肯德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消息轰动全球,他们的作品“可的松”,让一位29岁的靠轮椅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天后站着走出医院,其抗炎作用令世界瞩目,也为封闭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可的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激素。
自此,目前最为常用的封闭药组合——“局麻药+糖皮质激素”正式出现,封闭从以前单纯止痛转变为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速了局部炎症的消退,从而缩短患者炎症自然吸收的时间。随着更加安全、药效更长的局麻药物的不断问世,多种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等不断走入我们的视野,各种局部注射用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在临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实际临床中的组合应用,主要由患者主诉疼痛性质不同、医生用药习惯不同而大同小异。
肌腱断裂因素多,封闭不背这个锅
作为患者,要想接受封闭治疗,首先要接受它带来的副作用,而肌腱断裂则是在公众媒体出现最多、视觉冲击最大,给人带来恐惧感最强的一个并发症。
电视上最常见的肌腱断裂部位就是跟腱,严格地说,绝大部分来源于体育节目。人们就会误以为,运动员打封闭是家常便饭,所以是封闭导致的肌腱断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去除了封闭的因素,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本身对跟腱要求非常之高,国内统计,跟腱断裂的运动性损伤占比高达46.34%,在21-30岁人群中分布最多,在各项运动中的发病率也随着运动强度升高而升高。
这就说明了高强度运动下对跟腱的反复损伤可能是跟腱断裂的主因。当然也有学者将跟腱断裂归咎于短时间、大剂量激素的封闭治疗,但混杂因素较多,并且目前并没有一个封闭激素用量的标准,从临床经验来说,曲安奈德20mg+1%利多卡因4.5ml,每周注射1次,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时比较安全合理的封闭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封闭掩盖了疼痛症状,实际痛点局部损伤仍未修复,封闭后贸然进行剧烈活动极有可能加重该损伤,因此封闭后进行适量而科学的康复锻炼,为损伤处留出自我修复的时间,也是预防肌腱断裂的重点。
有的患者担心打封闭会用激素,会变成满月脸,水牛背,还可能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其实,对于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并发症的担心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激素只用于局部,而非全身,并且用量非常小,短期应用,它的副作用完全可以忽略。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周围神经刺激仪,智能电针,小针刀,贴扎,深部电疗,智能颈椎腰椎牵引,冲击波等治疗方法,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等各种急性和慢性顽固性疼痛,为患者创造无痛轻松生活。
咨询热线:0311-89892563
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
专家门诊:周一至周五上午
就诊地点:医院门诊楼二楼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