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职业认同,营造积极学习的浓厚氛围,8月18日上午,中西医结合科在门诊楼3楼医办室成功举办“本草溯源·杏林薪传——致敬医者仁心,传承中药智慧”主题识药、辨药活动。本次活动创新形式,寓教于乐,以别开生面的趣味竞赛为载体,让全体医护人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中药知识,增进团队协作,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专业魅力与文化韵味的节日。
活动伊始,“百草园”识药区便吸引了大家的浓厚兴趣。桌子上陈列了20余种临床常用、代表性强的中药饮片实物,每一味都贴上了清晰的标签,简明扼要地标注名称与核心功效。医护人员们纷纷驻足,或凝神观察药材的色泽、形状、纹理,或拿起细细嗅闻其独特气息,或相互交流鉴别心得。这片小小的“百草园”,瞬间变成了沉浸式学习的课堂,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生动鲜活,更加深了大家对中药的直观认识。
在紧张刺激、妙趣横生的中药知识趣味竞赛中,全体医护人员被分为5支队伍,展开了一场关于“识、辨、用”的全方位较量。竞赛由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史颖主持,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孙立新担当评委。
蒙眼识药:感官的极致考验
这是最考验“手上功夫”和“鼻子功夫”的环节。参赛选手戴上眼罩,仅凭触感和嗅觉去感知盲盒中的药材,现场气氛既紧张又欢乐,既有猜对时的兴奋欢呼,也有猜错时的惋惜感叹。
药效、方剂配伍:知识与协作的碰撞
“药效配对”环节专设护理人员参与,要求选手迅速将药材实物与其主要功效准确匹配。“方剂配伍”则更考验医师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两人一组需在规定时间内,从混杂的药袋中精准挑出经典方剂中的全部药材。这不仅是对个人专业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团队沟通协作效率的挑战。
基础辨识和综合知识: 速度与精度的比拼
在“基础辨识”环节,选手们排成一列,依次快速辨识主持人不断更换的中药饮片,充满趣味和刺激。“综合知识”环节则难度升级,要求选手们准确辨析药材的鉴别要点,甚至区分出常见混淆品。这不仅需要眼力,更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积累,这一环节充分展示选手中药鉴别的专业知识。后来通过主任的总结讲解,大家又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黄芪表面淡棕、甘草表面红棕;白芷质地油性足、天花粉粉性强,手捻有淀粉粉末感,嚼之微黏,更加深了我们对中药鉴别的理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各队比分你追我赶,悬念迭起。最终,凭借扎实的中药功底、敏捷的反应速度和出色的团队协作,A组以优异的表现勇夺团体第一名;B组紧随其后,获得第二名;C组和E组实力相当,并列第三名;D组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第四名。现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对所有参赛者智慧和努力的由衷喝彩。 本次“识中药、辨中药”活动,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专业与文化之旅,营造了浓厚的医师节节日氛围,向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温暖的关怀,还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医护人员(特别是非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同事)对常用中药的辨识能力和基本知识掌握,激发了大家学习经典、钻研业务的内在热情。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同时,活动为科室成员提供了深度交流、密切协作的平台,欢声笑语间,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得到了有力提升。
正如活动主题“本草溯源·杏林薪传”所寓意的,追溯中药本源,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份宝贵的智慧;致敬医者仁心,是为了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悬壶济世、守护健康的杏林佳话。中西医结合科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精进专业,团结协作,将这份对中医药的热爱与执着融入日常诊疗服务,为守护人民健康、弘扬国粹精髓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