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之下,体温飙升只需10分钟!先兆中暑可能只是头晕,热射病却能在半小时内夺命。学会快速识别中暑与热射病,以及怎么防、万一中招又该如何在黄金3分钟内自救或救人。
中暑与热射病的区别
01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口渴、多汗、乏力,体温正常或略高(<38℃)。
轻度中暑:体温>38℃,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心率加快。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02热射病(最严重)
典型热射病(非劳力型):多见于老人、儿童,体温>40℃,无汗、昏迷,进展缓慢。
劳力型热射病:青壮年高强度运动后突发,体温迅速升高,伴意识障碍、多器官衰竭。
预防措施
环境控制
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建议使用遮阳伞/帽、防晒霜。
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使用空调或风扇(但避免直吹)。
补水补盐
少量多次饮水,每日至少1.5~2L,出汗多时补充含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
避免酒精、咖啡因或高糖饮品(加重脱水)。
衣着与休息
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
户外工作者每15~20分钟休息一次,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劳动。
高危人群防护
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者需特别关注。
避免将婴幼儿、宠物留在密闭车内!
急救处理
01先兆/轻度中暑
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腹股沟。
补充含盐凉水或电解质饮料,休息30分钟至数小时。
02热射病
快速降温:冷水浸泡(如浴缸)、冰袋敷大动脉处,或喷洒水+风扇吹拂。
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持续降温直至体温≤38℃。
禁止口服药物(如退烧药无效且可能伤肝)。
注意事项
①中暑后不能大量喝纯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
②热射病昏迷时切勿喂水(防窒息)。
③恢复期: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1~2天,避免立即重返高温环境。
提示:夏季外出可随身携带饮用水,但热射病需优先物理降温而非依赖药物!
供稿|急诊科 王 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