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正文
孙立新:“带瘤生存”不是梦
作者: 孙小雪 中西医结合科
日期: 2023-04-17

  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

 

 

  肿瘤包括良性与恶性,中医将恶性肿瘤称为癌病,对于肿瘤的治疗与预防,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孙立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癌症可以与患者“和平共处”

 

 

  孙立新:很多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且这种认识影响很广、很深。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通过治疗也可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与患者“和平共处”。

 

  说起癌症的治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手术、放疗、化疗。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确诊后,会选择立即手术,术后进行放化疗。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医生、患者和家属都将关注点放在想尽办法清除肿块、杀灭癌细胞等癌组织。可是,这种常规“攻击性”治疗方式也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比如吃不下去饭、恶心、呕吐、掉头发等等,导致患者身体越来越虚弱,元气大伤,也有很多人因为忍受不了放、化疗的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而且,这种“攻击性”治疗方式,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身体虚弱、病情隐匿、存在多种慢性病或并发症的患者,就需要综合考虑利弊,选用更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目的也不再是消灭癌组织,而是减轻当下不适症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与癌“和平共处”,实现“带瘤生存”,这也是中医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理念。

 

  2、辨证施治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孙立新综合分析中西医各自优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即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在肿瘤治疗的前、中、后期,结合病情发展情况,辨证施治,“适中即中、适西即西”,中西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好地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限,改善生存质量。

 

  典型病例一

 

  4年前,73岁的患者赵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无腹痛性进行性黄疸,食欲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同时检查发现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腹水、胆囊结石”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后经PET/CT检查发现“肝脏转移、肾脏转移”,考虑患者高龄,存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贫血、肝功能异常、腹水等多种疾病,患者家属决定选择保守治疗。孙立新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结合老年人疾病特点,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或数方合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仁、红花活血逐瘀、通经止痛;石膏、知母清泻肺胃邪热;蜈蚣、全蝎以毒攻毒;地龙、白花蛇舌草攻毒散结、消癌克癌;葶苈子、冬瓜皮利水消肿;黄芪、茯苓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营养加心理,个体加指南”的治疗方案,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间断静点人血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针对腹水,间断给予放腹水及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经过系统治疗,赵女士病情好转出院。目前,身体情况良好。

 

  典型病例二

 

  2年前,44岁的患者娄先生体检查出“肺部占位”,经相关检查诊断为腺癌(Ⅲb期 T2bN3M0),此后每20天行化疗治疗,化疗后出现全身乏力不适、纳差,伴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求诊于孙立新。孙立新根据娄先生病情,建议服用中药治疗。几个月后,娄先生身体情况明显好转。如今,娄先生坚持服用中药,身体情况良好,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孙立新说,肿瘤或因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或因热毒内蕴、正气亏虚,久之淤积成毒,毒结体内而成。中医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中医中药可以整体改善危重肿瘤患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协调人体表里内外、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间关系,使人体趋向于“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医中药配合手术和放化疗,可以增强人体元气,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其治疗作用,这就是中医中药在协同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专家简介:

 

 

  孙立新 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老年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血液病,肿瘤以及老年疑难杂症。

 

  服务热线:0311-89892656(门诊) 0311-89892669(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