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可以治病
但使用不当反而危害人体健康
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这些关于日常用药小知识
我们一起学习↓↓↓
1、辨别真假药:“批准文号”的识别
买药时,看清盒上的“国药准字”,如果没有,千万不要买!
国内所有的正规药品,都会标注“国药准字”。“国食健字”的是保健品,“卫食健字”的也是保健品,“X卫食证字”的是食品,“卫药健字”是假药!
保健(功能)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在国内上市的药品,无论其生产地是哪里,都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通过批准文号进行查询,这是辨别国内已上市药品真伪的重要途径。
2、合理选择药品:贵不等于好
首先要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
要破除“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误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是否对症。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及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3、看懂药品说明书
“空腹”与“餐前”“餐后”的区别
空腹:指清晨进食前0.5~1小时;餐后3小时以上,一般也可认为是空腹。空腹服药主要是为了避免食物的影响。如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0.5小时,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如半杯水送服。
餐前:用餐前0.5~1小时。餐前服药通常是为了减少食物影响或更好发挥药效。如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通常需饭前0.5小时服用。
餐时:餐前即刻或餐中。餐时服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如阿卡波糖需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
餐后:用餐后0~0.5小时。一是为了增加药物吸收,如头孢呋辛酯片饭后服用利于增加胃肠吸收;二是为了减轻胃肠道反应,如布洛芬片饭后服用可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区别
药品不良反应是每一种药品的固有属性,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品,但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十分常见:发生率≥10%
常见:1%≤发生率<10%
不常见:0.1%≤发生率<1%
罕见:0.01%≤发生率<0.1%
非常罕见:发生率<0.01%
如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升高血尿酸水平十分常见,因此痛风患者禁用,高尿酸血症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禁用”“慎用”与“忌用”的区别
慎用:是指药物应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需要慎用的大多数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因为这些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功能差,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所以要慎用。慎用,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留神。
忌用:已经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反复使用。标明忌用的药物,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大。但一般有个体差异,如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止使用就是不能使用。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就禁止使用青霉素,青光眼患者就禁止使用阿托品。
“剂量”与“极量”的区别
剂量:指有效治疗某种疾病时,所需要的药物用量。剂量可以是一个范围,常需要根据适应症、病情严重程度、生理特点,个体化制定。
极量:药物可用的最大剂量;超过极量时,药物变成毒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极量一日不超过2000mg,否则可能引起致命的肝衰竭。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药剂科提醒大家,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
如需咨询用药相关问题,请致电~~
服务热线:0311-898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