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王老先生,两年前突发脑卒中,经过治疗,语言与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家人却发现,老人自从患脑卒中后,说话时的反应越来越慢,近一个时期常常出现不会用电视遥控器换台、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认识自己的子女等现象。家人带着王老先生到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科检查,经评估,发现老人患上了血管性痴呆,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症状得到了改善。
王老先生的例子也许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它告诉我们,脑卒中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不能说话”或“半身不遂”,还隐藏着另一个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杀手——血管性痴呆。
1、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的临床或亚临床脑血管损伤,继而引起以大脑认知、记忆功能受损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类型痴呆病。
有资料显示,发生脑卒中后,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3的人会发展为明显的痴呆。
2、常见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是血管性痴呆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统计表明70-79岁老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为2.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80-95岁以上高达48%。
卒中:卒中患者发生痴呆的危险是未发生卒中的5.8倍。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66/251)。
高血压: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相关疾病的“头号杀手”就是高血压,血管性痴呆也不例外。高血压将导致人体小血管收缩扩张出现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对脑组织血管调节以及血液灌注产生影响,引发脑组织病变。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机体血糖代谢异常,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改变血流动力学,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另外,糖尿病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发生硬化,引发管腔狭窄,导致脑血流量、血管收缩性能大幅度下降。临床统计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和血管性痴呆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因为有害脂质成分大量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出现管腔狭窄、堵塞情况,或者存在不稳定的斑块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血管引发卒中,如果出现多次卒中或者斑块落至关键部位,如颞叶、海马、丘脑等,便能直接引发血管性痴呆。
房颤:房颤、心肌梗死等疾病均属于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房颤会导致血液输送量波动,造成脑组织低灌注;还可导致心脏冠脉壁上的血栓脱落,或者形成大量的微栓子,随着血液循环引发卒中。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也容易促使微血栓形成,引发脑梗塞。
酗酒、吸烟:长期大量的饮酒、抽烟将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对大脑造成直接损伤。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因为脑神经的突触比较少,因此,脑功能的储备降低,小范围卒中就会导致认知能力降低。
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痴呆类型,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关键是警惕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治疗主要是改善脑功能,通过改善大脑功能可以恢复认知功能,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科以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为特色,在老年痴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神经与心理疾病、衰老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专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开展老年综合评估
指导患者做手指操
开展老年综合评估,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量身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开展的脑超声治疗仪、多功能神经康复系统治疗仪、头颈部训练、手指操等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服务热线:0311-89892696 0311-89892697